正文 第43章 附錄一 放飛的愛(1 / 3)

張亞勤

在我的成長記憶裏,母親永遠都處於我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知道若沒有她,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我的性格、意誌和品質是在她的培育下慢慢磨煉和形成的。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把學習當做一件快樂的事,這同母親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她常說:“學習並不是一件苦差事,要用愉快的心態去對待,要學會去享受學習中的快樂。”所以母親常用講故事、說兒歌等一些有趣的方式來提高我的學習興趣。從3 歲起我就跟母親學寫信。起先信封是由別人替寫,信中的內容是自己寫。母親回信總是先表揚我,鼓勵我,並把信中的錯別字加以糾正。每逢節假日,母親會給我買回一大堆連環畫書、圖畫書等,我總是看不夠。

我家有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晚上母親備課,我坐在旁邊做作業或看書,絕對安靜和用心。等母親做完事後,才允許我提問題。她從不給我施加過多的學習壓力。很多情況下都是我要求學習新課,她才給我選些適合我學習的課本或是課外書,讓我自學。過後她還進行提問,或是出題讓我答卷,我非常樂意這樣做。我總希望得到母親的表揚,所以學習時特別用功,從而自學能力不斷提高。母親還把自學能力比做老師教唱歌:教一首歌學生就隻會一首,如果教會了曲譜,學生就會唱很多首歌。學習中母親還注重培養我良好的學習方法。教我看不同門類的書,如何學習,如何複習,她說:“良好的學習方法會讓效果事半功倍。”並要求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前作好準備,一旦坐下來就要進入學習狀態,快速集中精力思考問題,提高學習效率,不允許邊學邊玩。

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及很強的自學能力,這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和堅持過程。母親在我的成長中付出了很多辛苦,給予了大量細致和具體的指導。盡管這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不是什麼奧秘,但我覺得母親和我一起做得很認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我之所以能用6年的時間學完小學及中學的課程,12 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都是這樣學過來的,並且讓我在以後的學習、科研和諸多工作中都受益匪淺。

我有廣泛的興趣,喜歡做的事很多,繪畫、音樂、體育……我的這些愛好,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得到了母親的大力支持。她樂意幫我培養一切美好的興趣,還相信我會做得很好。每次我拿著畫好的畫給她看時,她都會笑著說:“畫得真好!”簡短的一句讚美,也會使我受到很大鼓勵,因而又想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平時的言行中,她讓我學會尊重他人。記得8 歲那年的一天下午,在路過一家鄰居門口時,我悄悄對母親說了人家的短處,我隻是隨便說了一兩句,又沒有別人在場,就不以為然。但母親嚴厲地批評了我一頓,並給我講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她說:“要善待別人,人有短處不能揭,人有隱私不能說。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須首先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總能及時得到母親的教導。可以說我的性格、意誌和品德是在她的培養和影響下慢慢形成的。

母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我,總是認真聽取我的意見,但要我講明理由。我說對了,她會聽我的,不對,她會說服我。例如在高考報誌願上,我與母親的意見有分歧。她的意見是為保險錄取起見,除報“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外,再報本省的兩所重點院校。我不同意,隻想報“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這個第一誌願。當母親聽完我的想法,覺得有理,最後還是按我的意見辦。

臨高考前兩個月我得病了,本來我就是開春後才從初三年級跳到高中畢業班的。隻有不到半年的學習時間,現在又住醫院耽誤了一個多月,真是心急如焚。母親也心痛地說:“今年不參加高考了,身體要緊。”我那時隻想和科技大學那些聰明的同學在一起,很自信也很倔強。求媽媽讓我試一試,就當做一次練習。母親最後也同意了,說:“你能行,去試吧,不試就是完全的失敗。如果今年考不取,也可得到一些經驗和教訓,以後成功的把握就會大些。隻是你一定要注意身體。”所以,我當年能愉快地參加高考,實現自己的夢想,是母親的民主做法成全了我。

世上有一種愛叫做“放飛”。母親對我的愛就屬於這種。她不會把我捧在手心裏,許多事情總讓我親自去做,還說:學會獨立,才能放飛。上小學和中學時,我家很多與外界打交道的事,母親都盡量交給我去辦。交代任務後,又問我這件事該怎麼辦,當我說出自己的想法後,不足的地方她就補充一下。所以我最終還能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

小時候我常一個人乘火車去外地。母親說:“男孩子就要到外麵跑跑才能獨立,才能真正了解外麵的世界。”我經常一個人坐火車來往於太原和晉南之間,都從來不會害怕,因為我覺得本來就應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