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 章 那可是咱大孫(2 / 2)

老朱酒足飯飽,揮了揮袖子準備會禦書房接著處理奏折,甚至還哼著小曲兒。

“你們這菜,做的好。”

臨至門前,朱元璋扭頭誇讚道,但廚子們則一個個被點燃一般,特別是禦廚們,什麼時候做菜得洪武爺一句誇啊,打建國就沒有過啊。

老朱回到禦書房,朱標聞到一絲酒味,頓時眉頭一皺,“爹,英兒釀的酒雖好,但您也上了年紀。不能天天喝。”

“胡說,咱哪裏喝酒了?”朱元璋站在禦案前,挺直著腰杆,臉不紅氣不喘,直言道。

朱標搖搖頭,一臉無奈,隻能接著處理手裏的奏折。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還有些意猶未盡,看著自己手裏的奏折瞧了半天。

到了中午,朱雄英才在春和宮等來李成,半年過去,農作物早已收獲過一次,朱雄英大早上就叫李成去用車拉過來一些。

看著滿滿一車作物,朱雄英體會到了許久未曾有過的豐收喜悅。

玉米一百畝產800石,花生一百畝產500石,水稻兩百畝產一千石,小麥兩百畝產一千石,紅薯畝產一萬石,土豆畝產一萬石。辣椒等等合計兩萬餘石。

這些係統兌換的優質種子,果然不會讓人失望,這個產量,將震驚大明,這甚至比未來某些地方的產量都高,畢竟應天的土壤十分肥沃。

李成帶來管事和一名農戶,官事農戶一見小朱,直直的跪了下去。

“殿下!這真是天佑大明啊,地裏竟然長出來這麼多莊稼,殿下真的種出了兩萬石糧食,還賜給我們那麼多,小人代表農莊全部農戶叩謝殿下!”二人不斷的叩首,稱其神跡,小朱將幾人打發走之後。

安排禦膳房將土豆紅薯等物進行烹飪,這些方法,他早已教過身邊的廚子們。

土豆紅薯,玉米有多種做法,自然是要全部做一遍。

小朱滿懷期待的帶著幾種作物,去禦書房找朱元璋。

這些作物,就是獻給老朱大壽的第一件禮物,也是送給大明的禮物。

朱標一心一意把思緒都放在奏折上,卻沒看到朱雄英。

朱元璋則一抬頭就看到朱雄英帶著一堆作物進來,目光一下子就落到了那幾株小麥以及水稻上。

老朱的眉頭緊皺起來,但隨著目光轉移到小朱的臉上,則展開眉眼笑道。

“英兒啊,這麥子,稻穗,是從哪裏來的?”

朱標聞言也抬頭看到朱雄英手裏的作物,也是眉頭一皺,老朱和朱標為什麼對這幾株麥子,稻子如此在意。

因為洪武大案,楊憲案,曾經的楊憲花十五兩買了一株顆粒飽滿的稻子,敬獻給朱元璋,朱元璋屢屢在人前展現,甚至將此懸掛於禦書房,但後來東窗事發,因為楊憲,因為這株從他國買來的稻子,讓朱元璋的名聲玷汙,讓朱元璋在朝中丟了大臉麵。

“爺爺,您還記得我說的莊子裏的新作物嗎?”

小朱將農莊作物收貨冊目,以及作物放在禦案上,供朱元璋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