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不是可有可無的小捷徑,而是每一個想要人生一帆風順的年輕人必須具備的本領。公關能力高低是生活質量好壞、事業成敗、個人能力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強有力的公關能力是你前進的開路刀、人生的保護傘。
第一節 身處社會叢林,無處不公關
謀略家的腦子,縱橫家的舌頭
自從人類誕生,政治活動便沒有中斷過,政治活動實際就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公關外交活動。
古今中外,成功的政治家無不把高超的公關藝術作為實現政治目標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的謀略家範蠡、張良、範雎,縱橫家蘇秦、張儀等,為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或遊說、或勸諫、或答辯、或談判、或演講、或辯論,均以高超的公關藝術導航政治風雲,左右形勢變幻。
高超的公關藝術可以叱奸佞於朝堂,醒群眾於街衢,化幹戈為玉帛,挽狂瀾於既倒。曆史長河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1219年,蒙古軍隊進行了著名的西征,攻打花剌子模。
在西征開始的前一年春天,成吉思汗特地派人到燕京,召請耶律楚材隨軍西征。耶律楚材十分興奮,即刻收拾好琴劍書籍,慨然上路。從燕京到成吉思汗的軍營,相距甚遠,且路勢險峻,但所有這些,都未能阻礙耶律楚材報答親顧之恩、踐平生壯誌的宏願。他出居庸關,過雁北,穿陰山,越沙漠,經過100餘天的長途跋涉,終於如期到達了目的地。
成吉思汗西征出師的這一天,雖時值六月,卻忽然狂風驟起,黑雲密布,轉瞬間大雪飄飄。成吉思汗有些疑慮,不知此為何兆,於是立即把耶律楚材召至帳前,卜問凶吉。耶律楚材了解日月星辰運行規則,可以測知天象。此刻,他沒有簡單地按大自然的規律去解釋,而是以一位精明的政治謀略家的思維,毅然斷言:“隆冬肅殺之氣見於盛夏,這正是我主奉天申討、克敵製勝的好兆頭。”成吉思汗盼的就是這種吉相,於是發10萬大軍,奔西南越過天山,向花剌子模殺去。1222年,蒙古軍占領了整個花剌子模和中亞,兵鋒西指,所向披靡。
西征出師可謂是關鍵一戰,將士都需要多加鼓勵,軍心如果渙散,這場廝殺一定落敗。耶律楚材因勢利導,巧用占卜鼓舞士氣,使成吉思汗大軍順利西進,拿下了花剌子模。西征大勝,才有了蒙古軍的強盛。
這個例子顯示出公關在政治風雲中的極大威力,將公關水平發揮到極致,可以操控人心,從而改變局勢,甚至改變曆史的走向。
智慧公關,三寸之舌驅百萬之兵
戰爭是人類的災難,也是政治力量最激烈的碰撞。戰場上,敵對雙方都以挫敗對方為目的。雙方力量的強弱當然是不可忽視的條件,但在很多情況下,並非強大的一方就能取勝。在軍事戰爭中,善於用兵的將帥,是可以兵不血刃的,軍事家孫子把這種行為稱為謀攻,即所謂“上兵伐謀”。
孫子說:“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敵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他認為,不戰而使敵人屈服,這是最高超的謀略,需要極高的公關水平。
春秋時候,有一次秦國與晉國聯合起來攻打鄭國,秦晉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國情勢危急。
在這嚴峻的形勢下,鄭國國君隻好派老臣燭之武到秦國去,想通過談判勸說秦軍退兵以孤立晉國,挽救鄭國。
某天深夜,燭之武秘密地來到了秦軍中拜見秦穆公。
他對秦穆公說:“大王,我雖是鄭國人,今天卻是冒著危險為秦國的利益而來的。”秦穆公聽了,冷笑一聲說:“喲,你還為我們著想呀?”
燭之武顯得極為誠懇地說:“貴國與晉國一起圍攻我們,我們知道鄭國就要滅亡了。不過,請您想一想,我們滅亡了,對您秦國會有什麼好處呢?鄭國在晉國的東邊,貴國在晉國的西邊,中間隔著晉國,相距千裏。我們滅亡之後,貴國能隔著晉國來管理我們的國土嗎?所以這國土恐怕隻會落入晉國人的手中。貴國與晉國相鄰,實力也相當。晉國並吞了鄭國,國力就超過貴國了啊!替別人出力去兼並土地,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聰明人會這麼做嗎?大王可要三思啊!”
燭之武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見秦穆公眉頭一動,就猜到了他的心思,於是接著說:“晉國現今很想稱霸,怎麼可能滅了鄭國就滿足呢?一旦時機成熟,再向西擴展,難道就不會侵擾貴國嗎?”
這時,秦穆公點了點頭說:“先生說的還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