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傳播文化研究尚未形成一個單一的、緊密的研究群體,但如戴維斯和帕奇特所言,這些學者卻共享一些相同的理論假設和價值觀念。這些理論假設和價值觀念可以成為創建新的研究範式和理論群體的核心。具體來說,包括以下11個基本假設。

1.文化從根本上來講是人類對個人經驗的一種主觀建構。因此,人們必須學習文化,或者說通過社會化來使自己的經驗變得更加有序,這也是一種創造意義的過程。

2.從為人們提供創造意義的基礎這個角度來說,文化無優劣之分。不論是精英階層的文化,還是工人階級的文化,都能夠為個體的經驗建構提供同樣有用的基礎。

3.文化構成一種無所不包的環境,其界限很難清楚地區分或評價。正如語言學家索緒爾所指出的,我們被我們的語言所表達。他的意思是語言對我們的經驗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並能決定我們的許多行為。因此,我們是語言的產品。文化就像語言一樣,遠遠大於任何一個個體,並在個體消失之後仍能存在很長的時間。

4.我們對文化具有很強的依賴關係。文化對我們越有用,它給我們帶來的經驗越有意義,我們就越難以批判的眼光去審視它。而當我們有意識地去疏離文化的時候,它建構我們經驗的有效性就會慢慢降低。

5.文化的封閉性和我們對文化的依賴意味著當我們遭遇其他文化時,很有可能感到深深的困擾。這些相對而言外來的文化暗示我們自己的文化並不一定是建構經驗的唯一或最佳的方法。他們的存在也意味著世上並非隻有一種真實。這種困擾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難以接受文化多元主義的原因。

6.在文化和傳遞文化的媒介之間存在著一種非常複雜的關係。媒介有能力放大日常文化中的某些因素,而忽略其他的。通過媒介之後的文化形式可以與日常文化一致,也可以與日常文化相矛盾。

7.通過放大日常文化中的某些因素而忽略其他的,媒介和媒介化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使日常文化發生變化。媒介能夠打破日常文化中各種因素之間的平衡,從而深刻地改變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體驗和行為方式。這些變化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他們不單單受到媒介技術的影響,也取決於塑造技術使用方式的約定俗成的社會實踐。

8.精英階層往往比其他群體更易於對媒介化的文化進行操縱,來為他們服務。他們傾向於文化保守主義,因為現存的文化基本上賦予他們的是最優越的地位。他們反對文化變革,因為後果無法預測。於是,他們不斷鞏固現有的文化形式,弘揚傳統,讚美已有的儀式,加強人們對傳統的行為方式的依賴。

9.媒介技術的湧現對精英階層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媒介技術有潛力強化精英階層對文化的控製,但是這些技術太新,有許多特點和功能還沒有被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對立的群體可以利用這些媒介技術來顛覆精英文化。

10.在傳播自由的社會裏,將媒介係統視為一個公共論壇是十分有用的。在這個公共論壇裏,精英階層和其他利益群體可以相互競爭來建構公共文化。這種競爭的結果必定是一種多元的而非同質的文化。雖然精英階層擁有更便利的條件來主導這個論壇,進而主導公共文化,其他利益群體也有機會推動重要的變革。

11.未來的界限非常模糊,因為未來還有待建構。未來不應該被相互隔絕的文化所決定。相反,它應該允許多種文化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隻會使單個文化變得更豐富,而不是使它們被削弱。

在上述理論假設中,蘊涵著一些顯性或隱性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主要包括以下8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