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革命根據地紙幣(10)(1 / 3)

6.嫩江省銀行幣。1946年6月1日,嫩江省銀行成立,行址設在齊齊哈爾市,該行的前身是東北銀行吉江分行,行長由原吉江分行行長曹根全擔任,發行嫩江省銀行幣。1946年發行麵值3元、10元(3種)、30元(2種)、100元(2種)共8種。1947年3月嫩江省銀行並入東北銀行,改組為東北銀行嫩江省分行,嫩江省銀行幣停止發行。

7.關東銀行幣。關東銀行成立於1947年4月,前身是農、工、商三個銀行合並成立的大連銀行。關東公署成立後,大連銀行改稱為關東銀行。

1947年4月,關東公署為了保障東北地區人民生活安定,防止當時國民黨用大量廢幣來掠奪物資,於3月23日至27日,3天內突擊將全區鈔票加蓋印記,並規定隻允許蓋印鈔票在市場上流通。兌鈔結束後,市場上通貨縮減了三分之一,物價也大為降低,並逐漸收回了在市場上流通的蘇聯軍用票和滿洲日偽票,由關東銀行統一發行關東銀行幣流通,該幣麵值為1元、3元、10元、30元、100元3種。

1948年春,關東銀行並入東北銀行,關東銀行幣停止發行。

8.合江地方經濟建設流通券和合江銀行幣。1946年1月合江銀行在佳木斯成立,經理馬仲,副經理孟慶惠。1943年該行發行合江地方經濟建設流通券,麵值有1元、10元、100元(後改為10元)3種,1946年發行合江銀行幣,麵值有1角、3角2種。

9.黑龍江省銀行幣。黑龍江省北部的黑河地區,相對比較獨立。1946年黑龍江省銀行在該地區發行過黑龍江省銀行黑河地區流通券,麵值有10元、100元2種。1948年3月該券被東北銀行收兌。

10.鬆江貿易公司流通券。1946年初,鬆江省委為促進解放區經濟建設,保障部隊供給,發行過鬆江貿易公司流通券,該券麵值有30元、100元2種,規定該券於本省內流通。

11.安東地區實業銀行幣。1946年8月,安東地委為了搞活地方經濟,決定成立安東地區實業銀行,接著該行在雞西成立。該行發行麵值3角、1元、10元3種地方流通券。

12.遼北省第一專區兌換券。1946年1月,西滿實業公司金融部在法庫成立,接著發行遼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遼北省第一專區兌換券,麵值有10元1種。1948年後該券被東北銀行遼西券收兌。

13.克山縣大眾銀行地方流通券。1943年12月,克山縣大眾銀行發行了700萬元克山縣地方流通券,規定在本縣內流通。

現無實物流傳至今。1946年6月,東北銀行用東北銀行幣收兌克山縣大眾銀行地方流通券。

14.克東縣糧款交易存款證。1946年初克東縣經濟比較困難,為籌集購買糧食資金,經黑龍江省政府批準,該縣發行克東縣糧款交易存款證(券),麵值有10元、100元2種。該券流通到6月底,由克東縣貿易局用物資收回。

13.依蘭縣金融救濟券。依蘭縣為搞活金融,解決資金問題,1943年11月,該縣人民政府用原偽滿中央銀行庫存的空白支票加印發行依蘭縣金融救濟券,該券麵值有1元、2元、3元、10元、100元、300元6種。1946年6月該券由東北銀行用東北銀行幣收回。

1947年8月,經中共東北財經會議決定,停止發行吉林、嫩江、遼西、遼東各省地方流通券,用東北銀行幣收回,至此東北銀行幣流通東北地區各個省,實現了東北解放區幣製的統一。

第六節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於1948年12月1日,總行設在河北省石家莊市。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總行遷移至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47年解放石家莊後,華北的各個解放區已連成一片,中央政府決定把晉察冀邊區銀行和冀南銀行合並為華北銀行,原來發行的冀南銀行幣和邊區銀行幣,按照冀南銀行幣1比10邊區銀行幣的比價相互流通。1948年冬,遼沈、淮海戰役勝利後,華東、中原解放區基本上連成了一片。黨中央決定合並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在此基礎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在各省市、自治區設立分行;在各省、自治區轄市、專區、縣設立支行;在各城市的行政區設立辦事處;在各街道設立分理處和儲蓄所;在農村集鎮設立營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