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的社會基礎和社會功能得到了新的闡釋,時代賦予它以新的文化使命,它是順利推進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是切實實現城鄉教育公平的核心內容,是熱情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然而,由於受諸多方麵的影響與製約,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暴露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單是教學技術的問題,而更多的是文化層麵的問題。因為教學改革總是處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之中,植根於本民族、本地區的曆史文化傳統,離開了教學改革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則難以理解教學改革。因此之故,研究教學改革應當與一定的社會文化問題結合起來。

本書基於文化學的視角,通過對一個比較典型鄉中小學的教學改革進行個案考察,呈現了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樣貌,描繪了農村師生在教學改革中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樣式。在此基礎上,對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的文化衝突問題進行理論闡釋,認為作為文化變遷表現形式之一的教學改革,必然涉及並帶來文化衝突。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的文化衝突表現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衝突及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衝突。從文化學的視界對其進行歸因,具有倫理性、人文性、和諧性和中庸性等基本特征的中國傳統文化,城鄉兩極分化而不利於農村社會文化發展的二元結構文化,具有鄉土性、封閉性、保守性、貧困性、悠閑性等基本特征的傳統農村文化,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農村中小學的教學價值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都會對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形成一定的文化阻滯力,導致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文化衝突問題的產生。

一種型式文化,一方麵有其固有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惰性,對不同型式文化有著對立與排斥的傾向,往往形成了文化衝突。另一方麵,任何型式文化,也有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吸收不同文化的傾向,不斷進行著文化的整合。在當下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文化衝突問題不但不會消弭,而且還會長期存在,這就訴求我們采取有利、積極、合理的方式,實現各種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服務與服從於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的內在需要。同時,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是教學文化的變革,對教學改革中文化衝突問題的調適,單是整合現有的文化是不夠的,還要迎合改革的需求,構建新型式的教學文化。故此,對於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我們應充分考慮文化因素,多從文化層麵解讀其遭遇的問題和成因,並且積極尋求有序有效的文化調適策略。

總之,我們要基於文化學的視閾,意識到教學改革的文化精神,對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的文化現象進行省思,開掘文化內涵,以便為新課程背景下廣大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教學改革尋覓曙光。

肖正德

2009年12月於杭州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