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德同誌的《衝突與調適: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文化路向》一書,很快就要出版麵世了。此書是在他原來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經修改整理而成的。我作為他的指導教師,對本書十分了解。因此,在此書出版之際,寫上幾句話以作為序言。
肖正德同誌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以《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的文化衝突問題研究》作為學位論文選題,我是非常支持和鼓勵的。其原因有二: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提出的戰略任務。農村教育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承擔著培養造就新一代轉型農民的重任。因此,研究農村教育,研究農村教育如何為農村服務,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二是肖正德同誌本身的經曆也適合承擔這一項任務。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對這片土地十分熟悉和無比熱愛。他先後在農村地區從事中學教育和教師教育十八年之久,對農村教育比較熟悉,甚至可以說積累了一定經驗,對農村教育麵臨的問題和困難有許多切身的體會。這種難得的、寶貴的教育經曆,為他撰寫此書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肖正德同誌研究的這一課題,從文化學視角探索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絕不是宏觀層麵上的泛泛而論,而是從實際入手,采用文獻、田野工作和敘事研究等多種方法,對一個比較典型的中小學的教學改革中文化衝突問題進行實地考察:一是從教學管理製度層麵,分析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製度層麵的文化衝突問題;二是從教師層麵,分析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教師文化衝突問題;三是從課堂教學層麵,分析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文化衝突問題。在此基礎上,對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的文化衝突類型進行了係統的歸納,對其成因進行了深刻的理論闡釋,並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調適策略。
綜觀全書,我覺得有以下特點:一是選題新穎,富有創意。目前,從文化學角度係統研究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問題,尚不多見。
此書明確提出研究教學改革應當與一定的社會文化問題結合起來,這一觀點不僅富有新意,而且對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學改革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二是論據充足,說理有據。作者采用多種研究方法,既有理論研究,又有實證研究;既有課堂觀察,又有問卷調查;既有訪談敘事,又有統計分析;既有理論闡述,又有典型案例。因此,使得全書材料豐富,觀點與材料統一。三是結構嚴謹,表達流暢。此項研究從個案考察開始,再到理論闡釋,進而提出調適策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使人一目了然。總的來看,這一選題,一方麵為解決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的文化衝突問題提供理論指導與依據。另一方麵,也為其提供了具體的可操作的實踐策略。此書的出版,一定會受到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歡迎。是為序。
李定仁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