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嵐也是極為聰明的人,立刻就察覺自己說話的不妥之處,誠懇道:“唐少俠,我絕無輕視之意,剛才少俠一吼之威使群山震蕩,我自問沒有這份功力,不得不甘拜下風,還請少俠莫要誤會。《九陰真經》自當如約奉上。”
韓明就本來對楊海嵐的大氣十分欣賞,剛剛不過是發泄一下鬱了十年的火氣,再加上近二十年的道家修養功夫,他沒有理由和眼前這個美女過不去。頃刻間,十年經曆在心頭翻滾而過,他長籲了一口氣,當下深深一揖道:“在下剛才失態,倒讓楊姑娘見笑了。”楊海嵐連忙還禮。
仰望浮雲,韓明悠悠道:“‘如夢似幻,人生難料;白雲蒼狗,世事如潮’……其實,這《九陰真經》我也並不是非他不可的,以我之體質,所有上乘的養生功法其實差別都不大,當年不過是一時激憤,……唉!”良久,忽又歎道:“《感應篇》開篇即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我竟今日才真明白!為了一絲執念,卻落進個不上不下的僵局,何苦來哉!楊姑娘今日助我拋下一執著,韓明再次感謝。”說著又是深深一揖。
楊海嵐雖然不知韓明所指,卻也知他心境更上層樓,修為又增厚了一分,心下暗讚:“談吐之間便能心有所悟,可見他如此年輕就有這身修為,並非僥幸所得,卻也是個智慧剔透之人。”又想:“這樣的良選實不多見,隻可惜……嗨,我想這些做什麼。”見韓明並未注意她的神色,心中稍定,說:“唐少俠似乎對當年之事頗為撚熟,既來華山,隨我去看看當年歐陽先生和洪幫主的埋骨之處可好?”韓明道:“如此甚好,請楊姑娘行先。”
二人向上走了一會兒,楊海嵐突然停下,見韓明詢問的眼神,問道:“唐少俠,莫不是……你不認得上華山之巔的路吧?”隻見韓明的麵色騰一下子變得紅如重棗,滿臉的尷尬,不禁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嗬嗬嗬!……”一時間什麼十二少,俱都忘在了腦後。
※※※華山之巔,兩處墳包並排,雖然時過百年,因有楊過後人照料,倒也沒有成為荒山野塚。韓明上前各鞠了三個躬,道:“二位一生為敵,死後卻成了鄰居。善也好,惡也罷,死後還不是兩堆黃土,千百年之後,連這黃土也不剩下了。小子無緣見識二位絕世風采,便獻上一曲《鐵血丹心》以祭二位!”
一曲唱完,楊海嵐鼓掌讚道:“此曲蕩氣回腸而又讓人有低回纏mian之感,聽來固然能夠想象得出英雄豪邁之態,同時卻也能察覺到隱於其後的兒女情思,真可稱得上‘俠骨柔腸’!”她從小生長於古墓之中,聽慣了俠義往事,對歌曲本身的讚歎反而在感慨之上,問道:“兩次相遇,少俠所唱之都與前人迥然不同,卻又無比悅耳,簡直是曠古絕今,請問這些歌曲都是少俠所創麼?”
韓明訕笑道:“我這不學無術之人哪有這個本事,不過都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罷了。”他見楊海嵐好奇的眼神,不想再在這個話題糾纏,免得想家傷感,轉了一個話題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韓明做過什麼,敢當個‘俠’字,請姑娘以姓名相稱即可。”楊海嵐說:“這樣卻未免不大禮貌,當今之世,與我古墓有些淵源的實已寥寥無幾,古墓武當本有舊誼,我便托個大,喊你一聲唐小弟,如何?”
韓明心裏一哼:“舊誼?舊恩罷了!”嘴上卻說:“無所謂,名字不過是個代號。”那楊海嵐冰雪聰明,見韓明這表情就把他的心思猜出了七八分,歎口氣道:“其實,家父當年也確有苦衷……”見韓明沒表示不悅,接著回憶道:“我本有兩個師兄,一個師弟。二十年前,有一回,大師兄到山下買東西,回來跟我爹爹說要離開古墓。你既知道曾祖當年之事,自也知道我古墓傳人下山的條件,大師兄要下山卻是和男女私情無關,他和我爹爹說,要拯救萬民於水火,要加入一個什麼大的幫派。隻是他要加入的幫派雖然強盛,名聲卻不大好,爹爹自然不允,後來二人說韁了動起手來,大師兄受了爹爹一記重手逃出古墓,後來如何卻是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