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附錄(2)(1 / 2)

由此開始,他有意識的開始把旅遊目的地和歌詞寫作結合起來,並且賦予這類歌詞一個新名詞“地理歌詞”,這是一類謳歌祖國大好河山曆史景觀類的歌詞。這樣的歌詞下筆難,寫好了精彩,寫不好大而空,沒有一定的曆史素養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很難著手製作。可是他喜歡上這種題材的寫作,盡管他充滿憂傷,歌頌愛情,讚美自由。可是這類“地理歌詞”的寫作帶給他驚喜遠遠超過其他類歌詞。他說,古時候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登臨山川吟詩作賦,通過詩賦傳承文化。我們不管承認與否,是他們讓我們認識過去並且有據可依。

大學期間,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西安大雁塔廣場,學校離大慈恩寺步行不足20分鍾,學習之餘常和同學一起去那裏憑吊旅行家、翻譯家玄奘和尚,對唐代高僧玄奘心生敬仰。唐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抵達天竺摩揭陀國那蘭陀寺,在天竺研習佛教文化。遊曆講學十餘年,行程數萬裏,名播西域。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玉華宮翻譯梵經。譯出經綸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創立了佛教法相宗,述有《大唐西域記》一書,與意大利馬可·波羅編成的《馬可·波羅行記》、日本僧人圓仁編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並譽為“東方三大旅行記”。

後來他在講師講課的間隙裏寫了《大雁塔廣場》的歌詞,其中歌詞第一節寫到:

來到大雁塔廣場

你就會看到玄奘和尚

身披袈裟/手持禪杖

如果可能他會想

他在想過去的大唐

27歲去天竺/學習佛經

穿沙漠翻雪山/曆盡艱難險阻

那爛陀寺/戒賢法師我的師傅

趺坐打禪17年/融會貫通

心中有佛/苦也不是苦/那苦也是種幸福

心中有燈/累也不是累/日夜兼程見佛祖

正是係主任席嶽婷看到了這首歌詞,決定讓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幫助整理文字上的一些基礎資料,那時候蘇蘇鐵木進入一個更加開闊的空間。為了編寫西安旅遊方麵的圖書,他得以有機會和西安高校的幾個旅遊係的老師和旅行社的老總一道發掘西安的曆史文化。大學畢業的時候,曾跟隨文學院的黃建國老師進行學習過的蘇蘇鐵木,被老師一紙推薦給北京的一家知名雜誌社:XXX,是我的學生,請予以接洽。言語簡短,分量卻極重。那是份收入較高的令人豔羨的雜誌編輯工作。最終蘇蘇鐵木收藏起這紙信箋沒有去北京發展,雖然他摯愛文字,但是他更不忍心放棄四年的專業課學習。

手握青龍劍,隱隱紫氣現。2005年,蘇蘇鐵木到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石島赤山風景名勝區任職。那是一片依山傍海的世外桃源,沒有塵世的喧囂,沒有城市的汙染浮躁,有的是燦爛的陽光、溫柔的海浪、潔淨的沙灘、清新的空氣和漁歌互答。更主要那裏是唯一一處連接中韓日三國的曆史友好見證地。唐朝時就與長安相呼應,久負盛名。

石島的曆史文化悠久,石島灣自古就在海上交通和中外往來貿易、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曾兩次將石島、上海、廣州並列為中國東方三大港口。

唐時,赤山浦(今石島灣)就成為對韓日交往的“橋頭堡”,新羅人(今韓國)張保皋羨而來唐從軍,在石島赤山修建了“赤山法華院”,後日本高僧圓仁入唐求法九年七個月,其間往返赤山三次,滯留時間共達兩年九個月之久。在中國的近十年間,他的足跡經曆了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等七個省。一路上,圓仁法師受灌頂,學梵文、漢文及法華顯教,真言密教,寫經卷及畫曼荼羅功德幀,孜孜不倦,竭力受學。同時也廣泛接觸了當時中國的上下官吏、僧侶、百姓,親眼目睹了發生在那個時代的大小事件。把這十年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凝聚在一部用日記體裁寫就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裏。成為研究是研究唐代社會經濟文化以及中日兩國友好關係的重要史料。

聞名遐邇的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石島港西北,山海相連,方圓12.8平方公裏,以“東方神山”、“佛教勝地”、“海島民俗”、“森林公園”而著稱。十大景觀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在國內外遊客中享有盛譽,韓國、日本、俄羅斯客人通過輪船飛機往來與此,絡繹不絕。

清晨三點多鍾,石島鎮子裏開始有人走動,四點鍾的時候懶躺在床上通過窗子看著海麵上波光粼粼的裏太陽。那一刻,他忘卻所有的繁雜事務,完全被大自然所感動。石島赤山永遠是寧靜祥和的,這裏淳樸的民風,一舉一動會讓久處城市的人有種來自心靈深處的震動。在社會不太安靜的今天,在這裏晚上睡覺仍可以夜不閉戶。放在外麵的自行車不必擔心上沒上鎖。遺忘在某處的東西會有人給你送到家來。這裏的人把幫助他人,由自己的能力向別人提供服務,當作自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