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瞄準對方內心,剔除陌生感覺——女人一定要學會駕馭人心(3)(1 / 3)

女人的智慧是靠豁達秀出來的,一個豁達的女人,不會與人斤斤計較自己的得失;一個豁達的女人,無視於命運帶給自己的苦難;一個豁達的女人,有自己的主見;一個豁達的女人,充滿著淳樸的愛心;一個豁達的女人,她的美是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是最動人的,也是最持久的。

女人的豁達在於修煉,人性的修煉,心性的修煉,學識的修煉,境界的修煉,豁達是女人智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豁達的女人是最完整的女人。在生活中,她是一個嫻雅優美的女人,彬彬有禮、溫婉可人;在工作中,她張弛有度,是一個豁達大度的將軍。

豁達的女人沒有華麗的裝飾,但在她的身上,有另一種美麗在閃爍,這種美麗,樸實無華,這就是因為豁達而變得美麗的智慧女人。

美國玫琳凱化妝公司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玫琳凱,這位化妝業的巨頭,以她的智慧,締造了世界化妝界的神話。她的公司,從38年前的9個人發展到今天的75萬名員工,到20世紀90年代初,公司銷售額達2億美元。作為一個女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顯然是值得別人學習的。

我們隻是看到了玫琳凱的輝煌的現在,而不知其成功的背後是與她豁達善良的性格分不開的。玫琳凱是一位命運多劫的女子,在她30歲以前,生活中的災難一個接一個地降到她身邊。很小的時候,父親因病住院,母親為了照顧全家人的生活,從早到晚在外打工賺錢。玫琳凱7歲時,便擔當起重病中的爸爸的廚師與護士工作。當時,個子矮小的她站在椅子上給爸爸做飯,做飯時,她要打20多個電話給媽媽。在電話裏,媽媽一直用話激勵著她:“寶貝,媽媽知道你能做好,一定能!”正是媽媽這句話,讓小小的玫琳凱有了自信,即使把飯做得不好,她也不沮喪,而是充滿信心地迎接第二次的工作。

俗話說的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玫琳凱的童年正證實了這句話。她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享受父母的寵愛,而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挑起了家裏的重擔,照顧病人、做飯洗衣,這一切的結果是讓這個年僅7歲的孩子養成了豁達的心胸。

中國古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命運好像有意栽培這個豁達美麗的女孩,27歲那年,她的第一任丈夫與另一個女人私奔離家出走,把三個沒成年的孩子留給了她。這時的玫琳凱,可以說是“山窮水複疑無路”。她沒有工作,沒有一分錢的積蓄,更沒有經濟來源,丈夫的突然離家,等於是把她逼上了絕路……麵臨著重重困難。玫琳凱痛定思痛,望著家徒四壁的家和眼巴巴地等她準備飯的孩子們,來自女性中的母愛激發了她的決心,她把孩子們抱在懷中,心中有個聲音對她說:誰說我一無所有,我是一位有愛心的媽媽,我要用愛、用雙手改變自己和孩子的命運。第二天,這個平凡而又堅強的女性強裝笑臉,走上社會,去謀生路。

幾經奔波,她終於找到一份既能照顧家又能幹事業的直銷工作。在工作當中,她以豁達的心胸對待競爭對手,以坦誠的笑與顧客交心。常言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久,她成為經驗豐富的年薪2.5萬美元的銷售強人,並開始一步步地走上公司的領導職位。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就是在當時,很少有女性可以任職於銷售部,玫琳凱不僅要比其他的男性同事更加的努力工作,而且還要麵對上級對她的性別歧視,但玫琳凱始終以豁達的胸懷麵對這些。與此同時,在她心裏,開始勾勒創辦自己公司的藍圖。49歲時,她看到孩子們已經有了一份好工作後,就從銷售部門退休回家。

退休後的玫琳凱,籌劃起她“夢想中的公司”,這就是後來享譽全球的“玫琳凱化妝公司”。因為公司是由她來管理的,所以,一開始,她就把“男女一視同仁,提供婦女無限的機會”作為管理原則。公司隻有500平方英尺的店麵,工作人員隻有她的兩個兒子和9位熱心的女性,他們同心協力,不需要分配工作,大家主動做該做的事情。

這就是豁達帶給女性的智慧,就是這種豁達的心胸,讓她們在麵臨困頓時,身陷人生低潮之時,不懼怕,更不奢望逃避,而是微笑著站起來,尋找理想的方向。不由讓人想起普希金說的,陰鬱的日子裏需要鎮定。那麼,同樣的話也可以這麼說,人生狹隘之處要豁達。與其抱怨世事繁雜,還不如嚐試著用豁達去撥開雲霧,眺望晴空,那麼天底下的美景還有什麼你看不到的呢?

蘿卜加大棒,社交的不二法門

拿破侖一次打獵的時候,看到一個落水男孩,一邊拚命掙紮,一邊高呼救命。這河麵並不寬,拿破侖不但沒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獵槍,對準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不自己爬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見求救無用,反而增添了一層危險,便更加拚命地奮力自救,終於遊上岸。

蘿卜加大棒的做法也讓唐太宗教會了兒子如何運用賢臣。在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經負有輔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責貶官。他告訴太子道:“李責是有能力輔佐你的,但他是我手下的功臣,是前朝元老,而你跟他並沒有什麼恩愛相聯,因此,他難免會擺出桀驁不馴的樣子,使你難於駕馭他,所以我才故意貶謫他。你繼位後,可即刻讓他官複原職,他便會對你感恩戴德,忠實地效命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