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回來了!”
林知夏一進家門,就喊了一聲。
林建國拿著擀麵杖從廚房走了出來:“夏夏回來了。外麵挺冷的吧,趕緊進屋暖和暖和。”
“爸,不冷,我穿的可厚了。”
林知夏一邊放東西,一邊張望了一下廚房,“你跟我媽包餃子呢?那我換個衣服就來幫你們。”
“我跟你媽都快包完了,你就別折騰了,去看會兒電視,休息休息。”
“沒事兒,我不累。”
父女兩個正說著,文婧的聲音就穿透了廚房:“夏夏,洗衣機正好開著,你快把你那些髒衣服、床單什麼的洗一洗,明天還得帶呢!”
當媽的永遠就是操心的命。
聽到文婧的話,林知夏衝林建國扯了扯嘴角,拿起包就回了臥室,林建國也返回了廚房。
換好衣服,把換洗的床單和衣服放進洗衣機,林知夏就來到了廚房。
剛才隻顧著和林建國說話,林知夏沒有留意屋裏飄著的香味。
此刻站在廚房裏,鍋裏燉著的排骨肉香四溢。
林知夏忍不住揭開了鍋蓋,拿起筷子就夾了一塊放到嘴邊,結果被文婧看到了: “瞧你那嘴饞的樣子,洗手了嗎?”
“我洗了,洗得幹幹淨淨的。”林知夏一邊啃著排骨,一邊說道,排骨的湯汁順著嘴角流了下來。
“哎呀,你慢點,別弄髒衣服。”文婧還是一如既往的嘮叨,但語氣似乎沒有以前那般生硬。
林知夏抽了紙巾趕緊擦了擦嘴角,三下五除二解決掉排骨,就跟林建國和文婧一起包餃子。
一個人擀皮兒,兩個人包,三個人通力合作,很快就包了滿滿一篦子的餃子。
餃子完工,文婧就把父女倆趕出了廚房。
文婧雖然工作忙,但周末的時候還是很喜歡做飯的,而且手藝精巧,用林建國的話來說就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所以,文婧經常教育林知夏一定要學會做飯,不然以後嫁了人會在婆家受製。
每次聽到文婧這麼說,林知夏就有些不耐煩,總會說:“學會做飯,以後不得天天做飯,我才不要,以後要是真嫁人,一定會找一個不挑剔我會不會做飯的人。”
看林知夏不感興趣,文婧也就不再說,但還是免不了隔三差五的說一嘴,林知夏也就左耳進、右耳朵出。
不過,也許是遺傳基因,不喜歡做飯的林知夏後來無師自通,做得一手好菜,深深地抓住了盛天黎的味蕾,讓他無可挑剔。
每次看林知夏做飯,盛天黎就像是欣賞一幅畫般入迷,而且他還總喜歡在廚房與林知夏耳鬢廝磨,讓林知夏怨聲載道,一頓飯總要花費一個多小時。
話說回來,文婧在廚房忙碌著,林建國和林知夏在客廳裏邊看電視邊聊著天。
“夏夏,最近學習怎麼樣?什麼時候期末考試?在學校住的習慣不習慣?宿舍冷不冷?衣服帶的夠不夠?”
林建國一連串的問題,讓林知夏停下了正要塞進嘴裏的橘子。
她把剝好的橘子放到林建國的手裏,嬌聲道:“爸,你一下子問這麼多問題,我到底要回答你哪一個呢?”
林建國看了一眼手中的橘子,拿起一瓣放到嘴裏,對林知夏笑了笑:“這不是好長時間不見,想要關心一下你的學習生活嗎?”
“沒有很久吧,算起來,也就兩個多星期吧!”林知夏又剝開了一個橘子。
“這不是你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生活,怕你不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