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她開始了長達三年的極限挑戰:學習用雙腳來開飛機。
聽到她的選擇,有很多陌生人來信或打電話鼓勵她,但也有許多人認為她是在玩冒險遊戲。她卻鐵定了心:一定要飛起來,哪怕一秒鍾。
獲得輕型飛機的駕照,需要學習六個月。她卻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她先後求教與三名飛行教練,並挑戰各種天氣狀況,以致飛行時間達到了89個小時,艱苦訓練,她能夠熟練地用一隻腳管理控製麵板,而用另一隻腳操縱駕駛杆。這讓曾培訓出許多飛行員的教練驚歎不已,他的結論是:她已經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她駕駛飛機時非常冷靜和穩定,一些肢體健全的飛行學員的飛行能力也無法和她相比。
這位身殘誌堅,可以用雙腳熟練駕駛輕型運動飛機,並成功通過了私人飛行員駕照考試的女孩傑西卡。她今年23歲,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隻用雙腳駕駛飛機的合法飛行員。
傑西卡的故事給許多美國人都帶來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她經常到美國各地進行巡回演講,講述自己學會靠雙腳生存和奮鬥的感人故事。
形體的殘缺,環境的艱險,都不是人生成敗的決定因素。因為任何有形的力量都囚禁不了心靈,束縛不了夢想。心靈與夢想,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隱形翅膀,勇於展翅者,一定會飛起來,超越一切,抵達幸福的人生彼岸。
改變
/薑欽峰/
祁健是家裏的獨子,父母都是下崗工人。父母憑微薄的收入艱難支撐著兒子上大學,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他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指望他畢業之後再撐起這個家。然而,就在祁健剛剛大學畢業時,忽然查出患有白血病,晚期。這家的天塌了!
像許多遭遇不幸的家庭一樣,為了給祁健治病,父母開始四處借債。祁健的病情暫時得到了控製,可是接下來,每月一次的化療就要上萬元,能借的早已借遍了,錢從哪裏來?父母肝腸寸斷,萬般無奈之下,決定上街乞討。兩個年過半百的人,來到了市內最繁華的街道,雙雙給行人跪下,冬天的寒風刺骨,他們跪了整整一天,隻為了給兒子湊一個療程的化療費用。
躺在病房裏的祁健得知此事,想到拖累父母吃苦受屈,不禁潸然淚下。正在此時,忽然傳來好消息,祁健的骨髓配型成功,這本來是治療白血病最難的一關,祁健無疑是幸運的。然而,麵對巨額的移植手術費用,全家人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絕望的祁健,感覺自己就像玻璃窗上的一隻蒼蠅,明明光明就在眼前,卻怎麼也衝不出去。他決定放棄治療,並開始拒絕打針吃藥。眼前的希望,反而變成了沉重的打擊。
當地媒體報道了祁健的遭遇之後,許多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雖然隻是杯水車薪,但仍讓他深深感動。他開始靜下心來思考,如果把這些錢花在自己身上,繼續做無謂的化療,已經沒有實際意義,還不如拿去做點有用的事情。他決定先拿出500元錢,去資助一個失學兒童。他的想法很樸實,500元錢對自己而言,還不夠一天的醫療費,但對於一個失學的孩子,也許就能改變一生的命運。
父母卻堅決反對,這是救命的錢,哪能送給別人。祁健決心已定,幾天後,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瞞著父母,來到100公裏外的小山村。當他見到張海霞時,不由得震撼了。海霞是個13歲的女孩,母親幾年前改嫁,父親患有嚴重的類風濕病,雙眼幾乎失明,早已喪失勞動力。全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在這個小女孩稚嫩的肩膀上,她不僅要上學,還要做飯操持家務,照顧殘疾的父親,種地養豬,維持一家的生計。對於大多數同齡人而言,恐怕無法想象,但她從未對生活喪失信心,毫無抱怨,總是想盡辦法克服困難,努力拚搏。海霞即將小學畢業,正麵臨輟學,祁健送來的500元錢幫她解了燃眉之急。
從海霞家回來之後,祁健忽然像換一個人,一掃往日的消沉,變得樂觀開朗起來。不僅僅是助人之後的快樂,更重要的是,他從海霞身上學會了堅強。他回來告訴母親:“海霞才13歲,就要扛起一個家,原來咱們不是最苦的,今後我要堅強起來,好好治病。”這讓父母覺得很意外,又大感欣慰。
海霞深深地感激這位好心的大哥,但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陌生人竟會用救命錢來幫助自己,直到她在報上看到了祁健的消息。海霞決定把錢送還給祁健,按照報紙上的地址,她找到了祁健住的醫院。再次見麵,祁健說什麼也不肯收回那500元錢,海霞終於答應收下錢,“我一定努力讀書考大學,但你必須答應我好好治病,我要想辦法幫你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