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 / 3)

(經十三四)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經十三五)秋,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

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

(經十三六)冬,晉荀寅、士吉射入於朝歌,以叛。

(經十三七)晉趙鞅歸於晉。

此叛也,其以歸言之,何也?貴其以地反也。貴其以地反,則是大利也?非大利也,許悔過也。許悔過,則何以言叛也?以地正國也。以地正國,則何以言叛?其入無君命也。(經十三八)薛弑其君比。

定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春,衛公叔戍來奔。

(經十四二)晉趙陽出奔宋。

(經十四三)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

(經十四四)夏,衛北宮結來奔。

(經十四五)五月,於越敗吳於槜李。

(經十四六)吳子光卒。

(經十四七)公會齊侯、衛侯於牽。公至自會。

(經十四八)秋,齊侯、宋公會於洮。

(經十四九)天王使石尚來歸脤。

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其辭石尚,士也。何以知其士也?天子之大夫不名。石尚欲書《春秋》,諫曰:久矣周之不行禮於魯也!請行脤,貴複正也。(經十四十)衛世子蒯聵出奔宋,衛公孟彄出奔鄭。

(經十四十一)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

(經十四十二)大搜於比蒲。

(經十四十三)邾子來會公。

(經十四十四)城莒父及霄。

定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來朝。

(經十五二)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

不敬莫大焉。

(經十五三)二月辛醜,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

(經十五四)夏,五月辛亥,郊。

(經十五五)壬申,公薨於高寢。

高寢,非正也。

(經十五六)鄭罕達帥師伐宋。

(經十五七)齊侯、衛侯次於渠蒢。

(經十五八)邾子來奔喪。

喪急,故以奔言之。

(經十五九)秋,七月壬申,弋氏卒。

妾辭也,哀公之母也。

(經十五十)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經十五十一)九月,滕子來會葬。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

葬既有日,不為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製也。

(經十五十一)戊午,日下稷,乃克葬。

乃,急辭也,不足乎日之辭也。

(經十五十一)辛巳,葬定弋。

(經十五十二)冬,城漆。

穀梁傳哀公哀公(經一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經一二)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經一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

此該之變而道之也。於變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誌不敬也。郊牛日展觓角而知傷,展道盡矣!郊自正月至於三月,郊之時也。夏四月郊,不時也;五月郊,不時也。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蓋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者也。郊三卜,禮也;四卜,非禮也;五卜,強也。卜免牲者,吉則免之,不吉則否。牛傷,不言傷之者,傷自牛作也,故其辭緩。全曰牲,傷曰牛,未牲曰牛,其牛一也;其所以為牛者異。有變而不郊,故卜免牛也。已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禮,與其亡也寧有。嚐置之上帝矣,故卜而後免之,不敢專也。卜之不吉,則如之何?不免,安置之,係而待六月上甲,始庀牲,然後左右之。子之所言者,牲之變也。而曰:我一該郊之變而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係牲。十一月、十二月,牲雖有變,不道也。待正月,然後言牲之變,此乃所以該郊。郊,享道也。貴其時,大其禮,其養牲雖小,不備可也。子不忘三月卜郊,何也?郊自正月至於三月,郊之時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從,則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從,則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從,則不郊矣!

(經一四)秋,齊侯、衛侯伐晉。

(經一五)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哀公(經二一)二年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取漷東田。

漷東未盡也。

(經二一)及沂西田。

沂西未盡也。

(經二二)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盟於句繹。

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經二三)夏,四月丙子,衛侯元卒。

(經二四)滕子來朝。

(經二五)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瞆於戚。

納者,內弗受也。帥師而後納者,有伐也。何用弗受也?以輒不受也。以輒不受父之命,受之王父也。信父而辭王父,則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

(經二六)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於鐵。鄭師敗績。

(經二七)冬,十月,葬衛靈公。

(經二八)十有一月,蔡遷於州來。

(經二九)蔡殺其大夫公子駟。

哀公(經三一)三年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

此衛事也,其先國夏,何也?子不圍父也。不係戚於衛者,子不有父也。

(經三二)夏,四月甲午,地震。

(經三三)五月辛卯,桓宮、僖宮災。

言及,則祖有尊卑;由我言之,則一也。

(經三四)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

(經三五)宋樂髡帥師伐曹。

(經三六)秋,七月丙子,季孫斯卒。

(經三七)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於吳。

(經三八)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經三九)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

哀公(經四一)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盜弑蔡侯申。

稱盜以弑君,不以上下道道也。內其君而外弑者,不以弑道道也。《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