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講陰謀,《三國演義》講陽謀,《紅樓夢》全是人情世故,《西遊記》講的什麼?神話故事,漫天神佛、遍地妖魔、還有活生生的人世間,設置好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解讀西遊記,你或許會有這樣的感悟:西遊記隻能是神話故事,而且開篇就是八個大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按照如來敲定的基本發展戰略,取經項目負責人觀音同誌化作和尚前往大唐,親自點化自己曾經的同事,現在的唐僧唐玄奘,按照江湖規矩登門拜訪,哪兒能空手前往?觀音精心準備了“高僧套裝”遇見唐僧,便給出了這樣一句不容人拒絕的白送理由。
“貧僧有願在前,能使此寶者分文不取,今見陛下明德敬我佛門,況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送。”
所以哪有送不出去的禮,隻是沒找到送禮的理由而已,簡單一句話,足見觀音人情世故層麵的修為,陛下敬我佛門,我理當懂事,高僧有德有行,我更是禮敬,更何況我早就有條件在先,那就得願賭服輸,讓你壓根兒就沒辦法拒絕,隻是收了就虧了禮,最起碼也得讓人家說話,但隻要讓觀音說話,唐僧乃至李世民就會立馬陷入陷阱,再也無法掙脫。
“法師方才宣講的是小乘教法,可會講大乘教法否?”
這是問題嗎?這是質疑,這是對一位得道高僧的質疑,這是對大唐佛學最高水平的質疑,尤其是當著李世民的麵,你這是擺明了讓唐僧在領導麵前下不來台,換成普通人早就開始唇槍舌劍,甚至要拉開架勢對陣佛法,誓要分出個高低,好在唐僧並非普通人,更不是那些徒有虛名的專家,人家懂得低頭,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會就是不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拚命遮掩自己的不足才是最大的不自信,來看唐僧給出的模板回應。
“老師父,弟子失禮多罪,如今東土僧眾講的都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先尊一聲老師父,抬高對方的地位,讓自己的不足變得合情合理,最起碼對方不再好意思挑你的毛病,然後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作為一名高僧卻不知大乘教法,屬實失禮屬實有罪,最起碼沒能對得起如來佛祖的諄諄教導,最關鍵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所在,不會就要請教,要記得滿足對方好為人師的人性通病,你要知道別人問你會不會,知道不知道的目的何在?問題並非關鍵,炫耀才是關鍵,滿足他、請教他,主打一個謙虛謹慎,沉穩內斂,然後就是觀音的吹牛個人秀。
“你那小乘教法隻可渾俗和光,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翻譯一下觀音的這段話,你講的佛法隻是小兒科,我說的佛法才是佛家精華,延伸一下這段話,教人與世無爭就能成為佛法大家。你們大唐沒人了啦?再延伸一下這段話,大唐皇帝,唐僧糊弄你。
你再看唐僧的反應,趕緊就想解釋,奈何李世民搶先一步。
“那和尚,不知大乘教法在於何處?”
正所謂聽話聽音,領導如此迫切的提出問題,你就得明白領導的目的,所以接下來別管大乘教法何在,你都得知道該幹什麼。
“大乘佛法三藏,在西天靈山大雷音寺,我佛如來之處。距此十萬八千裏。”
十萬八千裏?哪怕上天入地,哪怕刀山火海,唐僧已經被架在了火上,哪兒還敢再有另外的答案。
“既然如此,弟子願效犬馬之勞,去往西天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唐僧強調的重點,“祈保我王江山永固”而不是什麼弘揚佛法,更不是什麼超亡者、度難人、解百怨、消災難,也就是說,唐僧關注的重點壓根兒就不在經文本身,而是這個取經的決定,願意為領導犧牲的態度,所謂的《大乘佛法》真就有什麼具體作用嗎?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唐僧一路西去,行至大唐邊界兩界山,也就遇見了一隻老虎而已,跨過兩界山,卻好像踏入了人間煉獄,什麼妖魔怪鬼,什麼美女畫皮,什麼刀山火海,什麼陷阱詭計,何曾見過大乘教法帶來的美好人間?隻是如來批了,觀音說了,唐皇準了,唐僧就隻能認定大乘佛法能夠挽救大唐。
挽救這個萬邦來賀的大唐盛世,領導的嘴大,說什麼就是什麼,領導說大乘佛法好,而且指定出版社,你就得乖乖照辦,貴點兒就貴點兒,遠點兒就遠點兒,麻煩就麻煩,你一定要知道,重點不在經書,重點在於經書背後的故事,唐僧如此懂事,李世民內心歡喜,立馬給出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