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工作的態度,也是工作的方法
感恩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在職場上成長的催化劑。隻有那些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學會感恩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感恩才能成就事業的輝煌。所以說感恩不但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工作方法。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壓力之下,同樣,工作上的壓力也不可避免,工作得好與不好,其實就是心態使然。我們從事的每一份工作無法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悅、愉快的工作夥伴等等,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須學習的感受和必須具備的財富。
當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時,因為有了陌生人的點滴幫助而感激不盡,卻往往忽視身邊的人。在工作中,那種無視或忽視、漠然的態度,會把公司給予我們的一切視為理所應當,如果稍有不順,抱怨、牢騷便會隨之而來。懷著感恩的心,可以使我們對周圍人的點滴關懷,都有著強烈的感激之情,工作也會變得更加舒心和愉快,我們所獲得的幫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我們的職場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
在美國的鄉下,一個青年丟了工作。他隻好到異鄉去找工作,他四處寄求職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責他沒有弄清楚公司所經營的項目就胡亂投遞求職信,並指出求職信中語句不通,借此把青年嘲笑了一番,拒絕了這個年輕人。青年雖然有些沮喪,但他覺得這是別人給他回的第一封信,證實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確指出了他的不足,這對他也是一種幫助。為此,他還是心懷感恩地回了一封信,裏麵對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並對對方的回複和指導表示了感謝。幾個星期後,青年又收到了一封信,讓青年意外的是這竟然是一封通知他上班的信,他得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而錄用他的正是當初回信拒絕他的公司。
懷著感恩的心工作你就會在意你的工作,在意你的老板、同事等,知道感恩的人,他為人處世是主動積極、敬業樂群的,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們會成為公司的棟梁,這也是老板招聘人才的首要條件。當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麵對工作時,工作就不再是痛苦的,也不再是負擔。其實工作並沒有變,工作還是那份工作,改變的是心態。
廣豐員工人人持有一張彩色卡片,上麵印著《廣州豐田憲章》,上有“以人為本”的字眼。不過,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企業精神》裏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感恩戴德,飲水思源”這句話,據說,這是廣州豐田執行副總經理袁仲榮的一大主張。袁仲榮表示,這八個字的意義非常深遠:“作為一個剛入社會的人來說,他應該對他的父母、老師心懷感恩;進入社會以後,對同事、朋友,對培養自己的企業,也需要感恩戴德。每個人要時刻心懷感恩,在營造團隊的時候大家就會更容易互相理解,可以互相換位思考。這樣的話,就能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對工作開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始終秉持“感恩戴德,飲水思源”的企業文化,廣州豐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近年來,廣州豐田的汽車銷量屢次刷新國產中高級轎車產銷紀錄。
很多人不善感恩,心裏卻滿懷抱怨,總是對自己的上司不理解,對自己的同事很反感,認為他們不近人情、苛刻,對周圍的一切,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和不理解。這樣的人無疑把所有的人都當成了敵人,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堵牆。這樣滿懷抱怨,這樣處處樹敵,最後毀滅的隻有自己。如果我們能每天都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那麼我們一定會收獲很多。人們常說:幹一行、愛一行,最重要的是“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更需要工作”。我們應從內心深處尋找工作中的快樂。
某高新企業新進了一名員工,他剛走出大學校門,除了腦子裏存有的一些理論知識外,可以說什麼也不懂。公司也非常看重他,著實把他作為一個人才來培養,把他安排到公司各個關鍵部門去實習。他頭腦靈活,學習也非常認真,公司更加看重他,一年以後,公司派他去國外學習兩年,學習期間,工資全額照發,學習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就這樣,兩年過去了,他學成歸來,公司立馬安排到技術部門做助理,打算委以重用。沒想到,他還是抱怨公司給他的工資太少,職位也很低。沒過幾個月,他把辭職報告遞交到上司的辦公桌上,原來,另一家同行業高新企業通過獵頭挖他,許諾給予他更高的職位和高於他目前幾倍的薪水。
上司當然不同意他離職,如果一定要離職,就要返回公司為他支付的培訓費。可當時為他培訓時並沒有書麵上的協議,隻有眼睜睜地看著他離開。該公司為他支付了幾十萬的費用,還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他幾乎沒有為公司做出任何貢獻就走人了,這讓公司十分傷心。不久後,這個“沒良心”的人被業界的許多人都知道了。挖他走的公司也沒給他什麼重要的職位,就怕有一天也白培養了他,有更好的地方他還是會跳槽。最後,這個“沒良心”的人打算離開這裏重新找一家企業,但是沒有一家單位願意接受他。
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他的職場發展不會有什麼成功的保證。他們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就像這個“沒良心”的員工一樣,他不但傷害了企業的感情而且斷送了自己的職場道路。當然,工作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偶爾也會感歎工作的繁重,顧客的不理解,但隻要學會做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不用太計較得與失,時常懷有良好的心態,便能從平凡中尋找到精彩,從工作中獲得快樂。
感恩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成功的方式,就是我們每個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去看待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曆,隻要你心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著諸如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品格。這些品格是我們的事業成功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位成功的職業人士曾說:“是一種感恩的心情改變了我的人生。當我清楚地意識到我在學曆以及待遇上比別人都低時,我沒有任何權利抱怨什麼。相反的,我對所有的一切都懷抱感恩之情。我竭力要回報別人,我竭力要讓他們快樂。結果,我不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獲幫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我很快獲得了公司加薪升職的機會。”這段話就告訴我們,在職場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的心態放平,抱著學習、感恩的態度,不要計較一時的待遇得失,不論做任何事都能甘心情願、全力以赴,當機會來臨時才能及時把握住。不論你在什麼時候,請不要忘了感謝你周圍的人,包括你的上司和同事。感謝給你提供機會的公司,因為他們了解你、支持你。大聲說出你的感謝,讓他們知道你感謝他們的信任和幫助。
將心比心,感謝公司讓我成長
與企業將心比心,是一個嶄新而又古老的話題,也是我們持之以恒追求的信念,因為從中受益的不僅是企業,也是作為員工的我們。企業與員工是一個共同體,企業的成長,依靠員工的努力實現。不管你是多麼優秀的員工,通過個人的努力,你可以暫時把一個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但是一旦你離開公司這個平台,就有可能出現萬事不靈的局麵。作為企業裏的一名員工,首先我們在工作中得到的不僅僅是一份或多或少的薪水,而是公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和充實我們才華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隻要自己以鍥而不舍的心態去努力學習和工作,就會不斷地從失敗與成功中鍛煉和豐富自己。
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感謝自己的公司。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公司為我們提供的平台,這是一個讓我們成長的機會,不論這份工作做的是什麼,賺多少錢,這個機會是難得的。這是企業給了我們最大的信任和發揮空間,可以說,有些時候,我們個人命運和企業的發展融為一體,個人的發展依托於企業的造就、領導的培養。
如果你想在職場上走得更快、更遠,你首先要懂得為這個給你提供機會的平台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湯姆以前是一家貿易公司的員工,每月的工資隻有40美元。老板對他說:“你做好你的工作,這樣你能成為有用之才。一旦你能表明自己的能力,我就會馬上承認你的工作成績。”
湯姆很感謝公司給他一個鍛煉的機會,盡管工資低得可憐。他沒有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工資又低,而是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他發現老板總是仔細查看進口商品的清單。湯姆便開始研究貨物清單,從而認識了國外的一些重要的商人。
有一天,湯姆突然被老板叫到辦公室,公司的兩位主要人物會見了他,與他進行了談話。年長的一位說道:“在這一行幹了幾十年,你是第一個看到這個機會的小夥子,並巧妙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因為你將公司放在心上,我們希望你來主管商品進口的工作。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我們需要有心的人來負責。在我們這20個員工當中,隻有你一個人看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並且有能力勝任它。”
湯姆的工資被隨之提高,漲到了每月60美元。又過了四年,他的月薪就達到了800美元。再後來,他被派往法國和德國工作。他的老板說:“等湯姆到30歲的時候,可能會成為公司合夥人中的一員。他是一個把公司的命運視作自己命運的人,並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使自己能夠為商行做得更多。一個願意付出的人,最終必有回報。”
與公司將心比心是一種意識,公司給員工提供的不僅僅是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而且是為員工提供了一個實現自身價值和不斷成長的機會。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要依靠公司這個平台,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自己力量有限,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問題,但是隻要有心,善假於物,那就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且公司和個人是互惠互利,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作為員工,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最佳平台,就要認真排列應該必備的素質、條件和能力,然後圍繞這個中心,去努力、做準備、打基礎,使自己在發展中充實自己。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有才的人,但最缺少能與公司共命運的人。隻有與公司共患難,才可能與公司同成長。
馬雲與他的“十八羅漢”創建阿裏巴巴時是何等困難。當時馬雲能給他們每月500元工資。這些行業精英本有更好的機會可以選擇更好的去處,那時各大知名網站都在高薪招兵買馬。但他們都跟著馬雲回到了杭州,大家把各自口袋裏的錢掏出來,湊了50萬元,開始創辦阿裏巴巴網站。當時,他們沒有辦公室,就在馬雲家辦公,每天工作都待在房間裏工作十幾個小時。後又有許多人陸陸續續地加入了阿裏巴巴,因為那時的阿裏巴巴在業界已經很有名氣了,還要上市。但是上市這條路走得太漫長了,許多人在公司有困難的時候中途逃走了,隻有這些真心熱愛公司的人堅持留了下來。
2007年11月6日,阿裏巴巴在香港上市。為了這一天,有人等待了12年,有人等待了8年。阿裏巴巴創業時,天下IT精英蜂擁而至。其中不少人是為了阿裏巴巴的上市,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沒有等到這一天,他們或是在阿裏巴巴的冬天逃走了,或是在阿裏巴巴大裁員時被裁掉了。馬雲和他的“十八羅漢”以及阿裏巴巴團隊中的骨幹,他們不是為了利益才始終不離不棄的,而是在他們眼裏公司的存亡關係自己的命運,公司的利益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利益。阿裏巴巴的成功上市,最高興的恐怕是阿裏巴巴的骨幹創業者和員工。當年跟著馬雲艱苦拚殺的阿裏巴巴創業者們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報。
在創業初期,馬雲給他們的允諾是:“阿裏巴巴一旦成為上市公司,我們每一個人所付出的所有代價都會得到回報。”馬雲當年的允諾超值兌現了,但別忘了馬雲當年最先給他們的允諾是“一天12個小時的苦活、不到2000元的低工資、苦難、屈辱和不被理解”。阿裏巴巴成功上市,有近千人成為了千萬富翁,馬雲說他們值得擁有這一切,因為在他們心裏公司就是他們的一切。
公司提供了我們工作的機會,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成長平台,使我們能夠在工作中繼續學習、鍛煉、成長。在這裏我們有收獲更要有感激。有人說公司就像一條船,這個比喻很貼切,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將和這艘船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同生死、共命運。如果你能將心比心,與公司一起同舟共濟,那麼你得到的回報必定豐厚無比。
如果你受雇於某個公司,請竭盡全力工作吧。隻要你依然還是整體中的一員,就不要譴責它,不要傷害它,否則你隻會詆毀你的公司,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從你走進企業的那一天起,這個大家庭就成了你生存的基礎,隻有大家庭富足了,我們才能在這個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生活得更好。隻有企業興旺發達了,員工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和好處,公司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工作和學習的土壤,我們應該為公司的發展、進步和不斷壯大貢獻力量。企業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參與進去的人都是其中的一員,隻有我們共同努力,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來經營,讓自己的家庭和諧了,發展壯大了,企業的明天才能更好,我們的明天才能更好。
換位思考,上司其實比我們更不容易
在職場中,員工們討論得最多、抱怨得最多的總是上司,甚至都成了一些人的習慣,每天要是不抱怨上司幾句就覺得心裏非常不平衡:“這幾天每天都加班,想打個車回家都不給報銷。”“總讓我出差,而且給的補助還那麼少,吃飯都不夠,還得自己花錢。”“我比你還慘。辦公室的空調壞了,這麼熱的天,上司都不聞不問的!”“上司太摳門兒了,隻要花錢他就不高興。”這類的抱怨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聽到,甚至我們就是這些抱怨者中的一員。常聽員工抱怨上司不體諒員工的疾苦,但是我們想想自己體諒上司的為難之處了嗎?
有時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多份體諒,少些抱怨,能讓我們更好地和上司溝通,也能讓我們更認真地對待工作。作為一個公司的上司,他承擔著巨大的風險,為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他對內要做好管理,使一切有條不紊;對外要協調各方關係,交際應酬,讓一切事務都能順利進行。一個企業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在企業內所有人工作奮鬥的總目標應該是一致的,而且在一個係統中強調的是整體運行,某個子係統不能正常則整個係統會受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應從整體、全局的高度出發,認識到上司的處境和壓力有時不比自己少,理智地進行換位思考,解決好工作中的矛盾與衝突。可以這樣說,能夠很好地把握“換位思考”的人,一定是一個會理解別人,懂得珍惜的人,這樣的人,一般而言,也多半是一個容易取得成就的人。
有一個年輕人工作不久,上司對他很不滿意經常挑他的毛病,這讓他十分惱火。於是他對一位朋友說:“我要辭職了,實在受不了了,就沒見過這麼事多又摳門的上司……”朋友靜靜地聽他說完,然後說:“你才來了這麼短短的幾天,公司裏的核心機密你一無所知,這樣你即使辭職了對公司來說也毫無損失,豈不便宜了你們上司?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當成老板,學會公司如何運營,這樣公司的機密都學到手,然後再辭職,讓你的上司後悔呢?”年輕人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從此他就努力工作,公司所有的事他都像上司一樣上心,想學會了如何經營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