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平淮夷雅表(元和十二年十月癸酉,淮蔡平。按《毛詩·江漢》注:“淮夷,東國,在淮浦而夷行。”吳元濟在淮西,故亦曰淮夷。蓋公擬《江漢》之詩而作也。與韓文公《平淮西碑》同時作。先儒穆伯長雲:“韓《元和聖德》、《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製述如經,能然聳唐德於盛漢之表。”《談藪》雲:“論柳文者,皆以謂《封建論》退之所無,《淮西雅》韓文不逮。”)
臣宗元言:臣負罪竄伏,違尚書箋奏十有四年。(禮部郎官,掌尚書箋奏。公永貞元年自禮部員外郎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元和十年,召至京師,三月,出為柳州刺史。至是元和十三年為十四年,故雲。)聖恩寬宥,命守遐壤,(柳州)。懷印曳紱,(紱,綬也。)有社有人。(《論語》:有民人焉,有社稷焉。)臣宗元誠感誠荷,頓首頓首。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天造神斷,克清大憝。(《書·康誥》曰:元惡大憝。注:大惡之人,為人所大惡。此指元濟。)金鼓一動,(《左傳》:金鼓以聲氣也。)萬方畢臣。太平之功,中興之德,推校千古,無所與讓。臣伏自忖度,(忖度字見《孟子》。度,徒各切。)有方剛之力,(《詩》:膂力方剛。)不得備戎行,(音杭。)致死命,況今已無事,思報國恩,(一作恩德。)獨惟文章。伏見周宣王時稱中興,其道彰大,於後罕及,然征於《詩》大、小《雅》,其選徒出狩,則《車攻》、《吉日》;(《小雅》。)命官分土,則《嵩高》、《韓奕》、《人》;(《大雅》。“民”作“人”,避唐諱也。)南征北伐,則《六月》、《采芑》;(《小雅》)平淮夷,則《江漢》、《常武》。(《大雅》。)鏗钅訇炳耀,(鏗钅訇,鍾鼓聲。鏗,丘耕切。钅訇,呼宏切。)蕩人耳目。(蕩,上聲,又他浪切,動也。)故宣王之形容與其輔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此無他,以《雅》故也。臣伏見陛下自即位以來,平夏州,(永貞元年八月乙巳,憲宗即位。其年冬,夏綏銀節度留後楊惠琳反。元和元年三月,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惠琳。)夷劍南,(永貞元年八月癸醜,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卒,行軍司馬劉辟自稱留後。
元和元年正月,命高崇文與李元奕、嚴礪等軍以討辟,擒辟以獻。十月,辟伏誅。)取江東,(元和二年十月,鎮海軍節度李反,殺留後王澹。乙醜,命王鍔討之。癸酉,鎮海軍兵馬使張子良執以獻。十一月,伏誅。)定河北。(元和七年八月,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卒,其子懷諫自稱知軍府事。十月,魏博軍以田季安之將田興知軍事。是月,興以六州歸於有司。十一月,赦魏、博、貝、衛、澶、相六州,詔興充魏博節度使,賜名弘正。
元和四年,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反。五年,赦之。至十年,有罪,絕其朝貢,詔六鎮節度進討。十三年,承宗獻德、棣二州降。)今又發自天衷,克翦淮右,(十二年十月,克蔡州。十一月,元濟伏誅。翦,子淺切。)而《大雅》不作,臣誠不佞,然不勝憤懣。(一作踴懣。一作憤踴。懣,莫困切。踴,餘隴切。)伏以朝多文臣,不敢盡專數事,謹撰《平淮夷雅》二篇,雖不及尹吉甫、召穆公等,庶施諸後代,有以佐唐之光明,謹昧死再拜以獻,臣宗元誠恐誠懼,頓首頓首,(一本作誠恐誠懼,死罪死罪。)謹言。
平淮夷雅二篇(並序)
《皇武》,命丞相度董師,集大功也。(憲宗元和九年,淮西吳少陽死,子元濟偽表請主兵,不許,遂有反謀。時遣諸節度兵討之,輒不利。朝臣皆請罷兵,獨裴度奏,病在腹心,不時去,且為大患。十二年,宰相逢吉涯又建言宜休師,唯度請身自督戰。憲宗謂曰:“果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與賊偕存。”即拜彰義軍節度使,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以韓弘為都統,表馬總為宣慰副使,韓愈為行軍司馬,李正封、馮宿、李宗閔備兩使幕府,奏罷中官統監,使將得專製號令,一戰氣倍。未幾,李夜入懸瓠城,縛吳元濟以獻。度遣馬總先入蔡,持節徐進,撫定其人,民始知有生之樂。)
皇耆其武,(耆,致也。《詩》:“耆定爾功。”耆,音旨,又巨移切。)於氵殷於淮。(《說文》:“水出潁川陽城少室山,東入潁。”唐氵殷水縣屬陳州。元和九年,討蔡,以李光顏為陳州刺史,詔以其軍當一麵,光顏乃壁氵殷水。明年,大破賊。氵殷,音殷,水名。)既巾乃車,(巾,飾也。《周官》有巾車之職。《左氏傳》雲:巾車脂轄。巾,一作徒。)環蔡其來。(其,一作具。)狡眾昏へ(狡,《說文》: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黑身巨口。一曰獪也,疾也。狡眾,賊徒也。昏へ,愚也。口不道忠信之言曰へ。狡,古巧切。へ,魚巾切。)甚毒於酲。(音呈,酒病也。)狂奔叫呶,(叫呶,歡聲也。《詩》:或不知叫號。載號載呶。呶,尼交切。亦作呶。)以幹大刑。(幹,一作。)
皇谘於度,惟汝一德。曠誅四紀,(自吳少誠、少陽至元濟,凡五十年。四紀,一作四祀。
按《新唐史·德宗紀》:貞元二年六月,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殺其節度使陳仙奇,自稱留後。《憲宗紀》:元和十二年十月,克蔡州。又《唐宰相表》,貞元二年丙寅,元和十二年丁酉,才三十二年耳,安得四紀也。《憲宗紀》:元和九年八月,彰義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元濟自稱知軍事。九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督兵討之。十二年七月,裴度為淮西宣慰使,自九年至十二年,用兵討元濟,首尾止四年也,然《新史·元濟傳》曰:自少誠盜有蔡,四十年王師未嚐傅城下,亦自誤耳。)其汝克。(,待也。)錫汝斧鉞,其往視師。師是蔡人,以宥以厘。(理也。《書》:允厘百工。力之反,一音禧,福也。《前漢》:祠官祝厘。師古曰:厘,本字作禧,假借用耳。)
度拜稽首,(首至地也。)廟於元龜。(元龜,大龜。謂以元龜卜之於廟。)既既類,(,音罵。)於社是宜。(類宜皆師祭。《詩》:是類是。《禮記》:天子將出征,類於上帝,宜乎社,造乎禰,於所征之地。)金節煌煌。(《周禮》: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盾雕戈。(,《說文》:馬頭飾也。《詩》:鉤膺鏤。盾,矛盾,所以扞身蔽目者。雕,琢也。《說文》:戈,平頭戟。,音陽。盾,音)犀甲熊,(《周禮》:函人為甲,犀甲七屬。《楚詞》:操吳戈兮被犀甲。以犀為鎧甲也。又《周禮》:熊虎為旗。今作,通用。熊五ヵ。)威命是荷。(《左傳》昭七年,弗克負荷。荷,音河。)
度拜稽首,出次於東。天子餞之,(是歲八月,度赴淮西,上禦通化門送之。)是崇。(,《說文》:龜目酒樽,刻木作雲雷之象。象施不窮也。,玉爵,夏曰盞,商曰,周曰爵。一說,受六升。,舉下切。)鼎俎。(音濡,嫩軟貌。選熊蹯之。又奴刀、奴侯二切。羊豕臂也。,側史切,大臠也。)五獻百籩。(《禮記》:一獻質,三獻文,五獻察。)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於,(,水名,出京兆藍田關,入灞。《選》:控灞乘。,音產。)乃翼乃前。孰圖厥猶,(《詩》:厥猶翼翼。一作由。)其佐多賢。宛宛周道,(周道,猶言大道也。《詩》:有棧之車,行彼周道。)於山於川。遠揚邇昭,陟降連連。
我旆我旗,(《說文》雲:旆者,繼之旗,沛然而垂。)於道於陌。(阡陌,田間道。南北曰阡,東西曰陌。)訓於群帥,拳勇來格。(《詩·巧言》: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注:拳,力也。格,至也。)公曰徐之,無恃。(,勇悍之貌。《書》:罔晝夜。一本作額,肆惡無休息也。鄂格切。)式和爾容,惟義之宅。(宅,居也。)
進次於郾,(唐許州潁川郡有郾城縣,與蔡州為鄰。《裴度傳》雲:度屯郾城,勞諸軍,士奮於勇。郾,音偃,又於獻切。)彼昏卒狂。裒凶鞠頑,(《爾雅》:裒,聚也。《詩·采芑》:陳師鞠旅。鞠旅,謂告其師旅也。裒,蒲侯切。鞠,音掬。)鋒蝟斧螗。(《說文》:蝟,蟲也。似豪豬而小爾。蝟,毛刺是也。螗,蟬也。《詩》:如蜩如螗。《後漢史》:運螳螂之斧,作螳。)赤子匍匐。(上音蒲,手行也,又音符。下蒲北切,伏地也,又音服。)厥父是亢。(音岡,拒也。《選·充國頌》:威謀靡亢。本傳注,亢,當也,音康。)怒其萌芽,以悖太陽。(悖,音佩,又音勃,亂也。)
王旅渾渾,(胡本切,又音胡昆切,流洪也。)是佚是怙。既獲敵師,若饑得。(,申時食,音步。饣唐餌,又音布,與食也。又音逋,ヱ也。《前漢》:呂後因饣唐之,注甚詳。)蔡凶伊窘,悉起來聚。左搗其虛,靡愆厥慮。(李言於李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比賊將聞之,元濟已成擒矣。”從之,遂克蔡州。)
載辟載祓,(音弗,謂祓除不祥也。)丞相是臨。弛其武刑,(弛,音豕,解也。)諭我德心。(度以蔡卒為牙兵,或諫曰:“蔡人反側者尚多,不可不備。”度曰:“吾為彰義軍節度使,元惡既擒,蔡人則吾人也。又何疑焉?”蔡人聞之感泣。)其危既安,有長如林。(長,陟丈切。如,一作有。)曾是ん訁堯,(《莊子》:奚以夫訁堯訁堯。ん,音歡。訁堯,女交切。)化為謳吟。
皇曰來歸,汝複相予。爵之成國,(一作“公於有晉”。以下文觀之,意若重複。《左傳》襄公十四年:“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成國謂公侯之國,一作於有晉國,又作於有晉胙。)胙以夏虛。(虛與墟同。《說文》:大丘。度入朝,策勳進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晉國公,戶三千,複知政事。晉地,即夏之所都。《左傳》:昔武王克商,分唐叔,命以《唐誥》而封於夏墟。注:夏墟,大夏,今原晉陽也。胙,報也。)度拜稽首,天子聖神。度拜稽首,皇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廟宜郊,以告德音。歸牛休馬,(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牛,一作刃。)豐稼於野。我武惟皇,永保無疆。皇武十有一章,章八句。
《方城》,命守也。卒入蔡,得其大醜,以平淮右。(《左氏》:楚國方城以為城。方城,山名,在唐州。元和十一年十二月,以李為唐鄧隋節度使,與元濟戰,數有功。十二年十月,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馳百二十裏,夜半至懸瓠城,破其門,取元濟以獻。“得其大醜”謂此。大醜,大酋也。《易》曰:獲其大醜。,音訴。)
方城臨臨,王卒峙之。(峙,直裏切。供、峙,具也。)匪徼匪競,(徼,音澆,求也。)皇有正命。(正,一作王。)皇命於,往舒餘仁。踣彼艱頑,(《周禮》,凡殺人者踣諸市。踣,蒲墨切,僵也。)柔惠是馴。
拜即命,於皇之訓。(《書》:於帝其訓。於,謂遵行也。)既礪既攻,(礪,淬礪。)以後厥刃。(後,一作複。)王師嶷嶷,(《詩》克岐克嶷。注:其貌嶷嶷然。又《楚辭》:過萬酋之嶷嶷。注:海中山數萬頭也。嶷,魚力切。)熊羆是式。(式,猶似也。)銜勇韜力,日思予殛。(訖力切,謂誅也。蓋言欲誅賊也。晏本作“思奮予殛。”又一本作“日思奮殛”。)
寇昏以狂,敢蹈疆。(蹈,一作逾。)士獲厥心,大袒高驤。(驤,舉首也。)長戟酋矛,(《考工記》:酋矛常有四尺。注雲:酋,發聲,直謂矛爾。)粲其綏章。(《詩》:王錫韓侯,淑綏章。注雲:綏,所引以登車,有采章也。《說文》:車中靶也。)右翦左屠,聿禽其良。(十二年二月,擒元濟捉生虞侯丁士良。士良,元濟驍將,釋其縛,署為捉生將,士良感之,言於曰:“賊將吳秀琳擁三千之眾,據文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之謀主也。士良能擒光洽。”戊申,果擒光洽以歸。三月,秀琳以文城柵降,撫其背慰勞之。)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於肌,卒貢爾有。維彼攸恃,乃偵乃誘。(厚待秀琳,與之謀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不可。”遣廂虞侯史用誠生擒以歸,釋不殺,用其策,戰比有功。偵,《博雅》:問也。《選》:偵諜不敢東窺。偵,醜盈、醜正二切。)維彼攸宅,乃發乃守。
其恃爰獲,我功我多。陰諜厥圖,(諜,間諜。《周禮》:三曰邦諜。諜,達協切。)以究爾訛。雨雪洋洋,(雨,去聲。)大風來加。(十月,軍出攻蔡,夜至張柴村,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於燠其寒,於邇其遐。
汝陰之茫,(汝陰,地名,蔡州之境。)懸瓠之峨。(懸瓠,蔡州城,取其形似。《傳》曰:入蔡州,取吳元濟,道分輕兵斷橋,以絕洄曲道。又以兵絕朗山道。行七十裏,夜半至懸瓠城。雪甚,城旁有鵝鶩池,令擊之,以亂軍聲,賊恃吳房朗山戍,無知者。瓠,音護。)是震是拔,大殲厥家。(殲,將廉切。)狡虜既縻,輸於國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誅。(至懸瓠城。壬申,攻牙城,毀其外門。癸酉,毀其南門。
元濟於城上請罪,梯而下,檻送京師。十一月,以元濟獻廟社,斬於獨柳之下。一本作以誅。)
乃諭乃止,蔡有厚喜。完其室家,仰父俯子。(劉夢得《嘉話拾遺》言:柳八駁《平淮西碑》雲:左餐右粥,何如《平淮夷雅》仰父俯子。又雲:韓碑兼有帽子,使我為之,便說用兵討叛。)汝水,(音雲,水流轉之貌。)既清而イ。(渺イ,水貌。イ,一作夷。)蔡人行歌,我步逶遲。(逶,於危切。潘曰:《詩》作倭,周道倭遲,注雲:曆遠貌。)蔡人歌矣,蔡風和矣。(風,韓作人。)孰蔡初,(,盧對切,一作類。)胡爾居。(,牛列切,又五計切。不安貌。《周禮·牧人》:毀事用龐。故書毀為。《釋音》:丘例切。《揚子》:剛則。音五計切。今此謂杌隉不安,字當作О,音五結切,不安也。《書》作杌隉。)式慕以康,為願有餘。是究是谘,皇德既舒。
皇曰谘,裕乃父功。(裕,大也。)昔我文祖,惟西平是庸。(父晟事德宗,平朱Г之亂,功居多,封西平王。庸,用也。)內誨於家,外刑於邦。(刑,典刑也。)孰是蔡人,而不率從。
蔡人率止,惟西平有子。西平有子,惟我有臣。疇允大邦,(《漢書》:疇其爵邑。疇,等也。蔡平,以檢校尚書左仆射、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襄鄧隋唐複郢均房等州觀察使。一本允作亢字。)俾惠我人。於廟告功,以顧萬方。方城十章,章八句。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並序一本序在篇末。鐃,如鈴,無舌有秉。又曰:鐃,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古今注》:漢樂有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群臣。短簫鐃歌,鼓吹之一章爾。亦以賜有功。《說文音律》,管塤之樂也。《月令》:令樂正入學習吹。注:秋冬重吹。鐃,女交切。吹,尺偽切。)
負罪臣宗元(一無負罪二字。)言:臣幸以罪居永州,(元和元年十一月,公貶永州司馬。)受食府廩,竊活性命,得視息,無治事,時恐懼,小閑,(音閑。)又盜取古書文句,聊以自娛。(元俱切。)
伏惟漢、魏以來,代有鐃歌鼓吹詞,(見下注。)唯唐獨無有。臣為郎時,以太常聯禮部。(公為禮部員外郎,與太常寺聯事。)嚐聞鼓吹署(聞,一作問。)有戎樂,詞獨不列。今又考漢曲十二篇,(《晉誌》雲:漢時有短簫鐃歌之樂,其曲有《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雍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雉子班》、《聖人出》、《上邪》、《臨高台》、《遠如期》、《石留》、《務成》、《玄雲》、《黃爵行》、《釣竿》,凡二十二曲,列於鼓吹,多序戰陣之事。序雲十二篇,豈公之所取者,止於是耶?唐歐陽詢載梁沈約鼓吹曲十二首雲漢第一曲《朱輅》,今《木紀謝》;漢第二曲《思悲翁》,今《賢首山》;漢第三曲《艾如張》,今《桐柏山》;漢第四曲《上之回》,今《道亡》;漢第五曲《翁離》,今《抗威》;漢第六曲《戰城南》,今《漢東流》;漢第七曲《巫山高》,今《鶴樓峻》;漢第八曲《上陵》,今《昏主》;漢第九曲《將進酒》,今《石首扃》;漢第十曲《有所思》,今《期運集》;漢第十一曲《芳樹》,今《於穆》;漢第十二曲《上邪》,今《大梁》。
公雲漢曲十二篇,疑本於此也。)魏曲十四篇。(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繆襲為詞,述以功德代漢。改《朱鷺》為《楚之平》,言魏也。改《思悲翁》為《戰滎陽》,言曹公也。改《艾如張》為《獲呂布》,言曹公東圍臨淮擒呂布也。改《上之回》為《克官渡》,言曹公與袁紹戰,破之於官渡也。改《雍離》為《舊邦》,言曹公勝袁紹於官渡,還譙,收藏死亡士卒也。改《戰城南》為《定武功》,言曹公初破鄴,武功之定,始乎此也。改《巫山高》為《屠柳城》,言曹公越北塞,曆白檀,破三郡烏丸於柳城也。改《上陵》為《平南荊》,言曹公平荊州也。改《將進酒》為《平關中》,言曹公征馬超定關中也。改《有所思》為《應帝期》,言文帝以聖德受命應運期也。改《芳樹》為《邕熙》,言魏氏臨其國,君臣邕穆,庶績鹹熙也。改《上邪》為《太和》,言明帝繼體承統,太和改元,德澤流布也。其餘並同舊名。
魏樂亦二十二曲,今雲十四篇。)晉曲十六篇,(及晉武帝受禪,令傅玄製為二十二篇,述以功德代魏。改《朱鷺》為《靈之祥》,改《思悲翁》為《宣受命》,改《艾如張》為《征遼東》,改《上之回》為《宣輔政》,改《雍離》為《時運多難》,改《巫山高》為《平玉衡》,改《上陵》為《文皇統百揆》,改《將進酒》為《因時運》,改《有所思》為《惟庸蜀》,改《芳樹》為《天序》,改《上邪》為《大晉承運期》,改《君馬黃》為《金靈運》,改《雉子班》為《於穆我皇》,改《聖人出》為《仲春振旅》,改《臨高台》為《夏苗田》,改《遠如期》為《仲秋田》,改《石留》為《順天道》,改《務成》為《唐堯》,改《黃爵行》為《伯益》,《釣竿》依舊名。其改者辭各有所指,猶魏之改漢也。今雲十六篇,意見上。)漢歌詞不明紀功德,魏、晉歌功德具。今臣竊取魏、晉義,用漢篇數,為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紀高祖、太宗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取天下之勤勞,命將用師之艱難。每有戎事,治兵振旅,幸歌臣詞以為容,(容,謂容貌威儀也。《漢書》:魯徐生善為頌,蘇林注:不知經但能盤辟為禮容。師古注:頌,讀為容。)且得大戒,宜敬而不害。臣淪棄既死,言與不言,其罪等耳。猶冀能言,有益國事,不敢效怨懟默已。(懟,亦怨也。《左傳》:以死誰懟。懟,直吏切,又音隊。)謹冒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