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標對比分析法。
指標對比分析法是把可比指標的數字資料進行比較,並根據比較的差額來研究、評價企業計劃完成情況和經營管理改善情況的一種最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采用對比分析方法時,可根據分析的不同要求,作各種不同指標的對比分標。
(1)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這種對比實際上就是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說明計劃的完成程度以及實際與計劃的差異,確定分析的主要方向,以便進一步研究造成差異的具體原因,並挖掘完成和超額完成計劃的潛力。
(2)本期實際指標與以前的實際指標對比。通過這種比較,可以了解指標升降的情況和發展變化的趨勢,用以考察企業經營管理的改進情況,汲取經驗,改進工作。
(3)本期指標與同類企業指標對比。通過這種比較,可以看出本企業在同行業中占有的地位,對於處於競爭中的企業來說,這種對比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企業的各項指標達不到國內外同行業企業的平均水平,就有被擠出市場的危險。這種對比也有利於找出本企業與先進水平的差距,開闊眼界,吸收和推廣先進經驗。但在具體運用時應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計算各項指標之間的相對數,並對其進行比較的一種分析方法。采用這種分析方法,要把分析對比的數值換成相對數,進行觀察比較。例如對比企業之間的利潤水平時,可求出資金利潤率指標進行對比。采用這種分析方法,可以把某些不同條件下不可比的指標變為可比的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根據分析的不同內容和要求,比率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相關比率分析。這種分析是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關聯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以考核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效果。例如將利潤同產值、銷售成本等項目對比,求出產值利潤率、成本利潤率等,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比較企業利潤水平的高低。
(2)構成比率分析。這是計算某項經濟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分析其構成內容的變化,從而了解該項經濟活動的特點與變化趨勢的方法。例如將構成流動資產的各個項目同流動資產總額相比較,計算其占整個流動資產總額的比重,以評價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變現能力等。
(3)趨勢比率分析。又稱動態比率分析,是將不同時期同類指標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分析該項指標發展方向和增減速度,以觀察經濟活動的變化趨勢的分析方法。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替代法,是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係的因素對綜合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通過這種計算分析,可以衡量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有利於分清原因和責任,並從多種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關鍵因素,為采取措施,改進工作指明方向。因素分析方法的一般要點如下:
(1)確定某項指標是由哪幾個因素組成,各因素排列要遵循正確的順序。
(2)確定各因案與某項指標的關係,如加減關係除關係等。
(3)根據分析的目的,把因素進行分解,測定某一因素對指標變動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4,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是用來檢查各項具有平衡關係的經濟指標之間的依存關係,測定各項目對經濟指標變動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例如,通過分析資金平衡關係的變動情況,可以大致判斷企業資金運用是否合理,財務狀況是否正常;根據經營收支平衡關係的數據變動情況,可以進行損益平衡點分析及利潤額增減因素分析等。
財務分析應注意的問題。
為了提高財務分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財務分析所依據的財務報表等資料的數據,常常會因為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同而異。
例如,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采用的直線法和加速法,都會得出不同的折舊金額。成本計算的方法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的財務數據。所以,在進行分析和比較時,應注意采用相同計算方法的數據,或者把這些數據換算成統一的口徑,使兩者具有可比性。
2,由於會計記錄要遵循財產物質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原則,通貨膨脹的影響一般不反映在會計報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