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小心成了團寵女主 蘇軼香開始做那個專屬於她的夢境,夢裏一切那麼真實,仿佛就是蘇軼香親身經曆過得一切。
世人總說人生如夢,在蘇軼香的夢裏,前十歲是家族規矩、名門望女,後三歲是顛沛流離、怨恨嗔癡。
蘇軼香寥寥一生,唯有自己的姨娘帶給自己幾絲溫暖。
夢裏的蘇軼香是浙東玉滿樓的嫡親獨女,玉滿樓享譽浙江,名傳京都,因為當朝以玉為貴、以玉為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三大玉石開采礦中天家掌其中玉石品質、數量最大的一處,位於長安邊城山的一處;
另外一處,在於與京都虎視眈眈的西域中間之際,自從被發現後,雙方商玉礦歸屬權屢次失敗,由誰開采之事最終不了了之。
第三大玉石礦就在浙東蘇家名下的玉滿山,玉滿樓三字取自玉滿山之名,一圖采玉經久不衰,二圖富貴祥和之意。
說來嘲諷,蘇軼香也算八竿子打不著的皇親國戚了,蘇軼香的祖母是當今太後的親侄女,父親剛愎自用的性格致使左遷浙東,位於地方官一職。
玉滿山正是祖母成親時,當今太後娘娘賞賜的嫁妝之一。
蘇軼香父親左遷浙東,因了路上盤纏和回歸故裏不至於過分磕磣,蘇家花費不少,家底都去了大半。
在浙東安定下來以後,祖母便將玉滿山贈與父親,本是想將其變賣,又因一農戶偶然發現其中之奧妙,蘇軼香父親趕緊憑借略厚的臉皮和彎彎繞繞的裙帶關係,拿下了玉礦的開采權。
雖是私家地產,天子以國庫空虛為由,命蘇家將開采玉石的四成上供朝廷,開采、售賣的六成玉石還需要上繳一定的稅收。
哪怕如此,蘇家考慮再三,發現其中的利潤仍舊十分豐厚,趕忙應承了下來,全權負責玉滿山玉石的開采工作,不久之後便正式開始動工。
迄今為止,玉滿樓背靠玉滿山玉石礦,已開五年有餘。
蘇軼香的娘親自小便身亡,舊時久居長安之時,蘇父剛愎自用,蘇家家底單薄,單就那不親厚的關係也打不動京城名門望族。倒是有朝廷新貴派人前來問候,多為武將出身。
蘇父又滿腹牢騷,認為不可與匹夫莽將為伍,續弦之事便不了了之了。
來了浙東以後,前期忙著攀關係、結親戚,後麵忙著玉滿山開采,也就耽誤了這件事。
玉滿樓開業至今,蘇父不僅在郡縣站穩了腳跟,家產更是翻了一番,於是不少清貴家的女子、遺孀將眼睛放到了蘇家人身上。
蘇軼香十歲時,蘇父新迎娶了富甲一方商戶的女子,其女身姿纖細、一雙明眸大眼、楊柳細眉更是勾人攝魄,不久便生下一子一女。其子倒是有幾分智慧,隻是其女蘇軼慧刁蠻任性。
蘇軼香十一歲時,偶感風寒,問詢大夫不見好,甚至又染上了魚鱗症,容貌盡毀,魚鱗症更是當時不詳人的象征,蘇家滿門震驚,怕影響了蘇家的名譽和氣運。
於是乎蘇父命蘇軼香遷至郊區一莊子,留了房契和幾兩銀子便再不複相見,全當蘇家沒有這個丫頭罷了。
隻有蘇軼香的親姨娘一意孤行去照顧,在莊子裏蘇軼香與姨娘雲娘相依為命。
十二歲那年,蘇軼香因一小童說,蘇父想念她,估計父女情深,蘇軼香妄圖喚醒蘇父內心的親情,被引誘出門後,竟既不見方才的小童,也不見回家的道路。
蘇軼香流落街頭多日,更是半分不見女兒家的神態,魚鱗遍布麵頰,蓬頭垢麵,整日與野狗爭食,與乞丐為伍,撿爛菜葉子、泔水剩菜作為吃食,又沒熬過冬日的苦寒,香消玉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