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而且很多人現在正在為尋找成功的捷徑而苦苦思索著。事實上,“用兵之妙,惟乎一念”,往往隻要找到一個奇妙的思維點,無論是處在高歌猛進之際,還是在受挫的為難關卡,這一個奇妙的點子就足以讓你走上成功的捷徑。
常理並非真理,擺脫“金科玉律”的束縛
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慣用常規的思考方式,因為它可以使我們在思考同類或相似問題的時候,省去許多摸索和試探的步驟,不走或少走彎路,縮短思考的時間,減少精力的耗費,提高思考的質量和成功率。
但是,這樣的思維定式往往會起妨礙和束縛的作用,它會使人陷入舊的思維模式的無形框框中,難以進行新的探索和嚐試,因此,我們應當敢於突破常規的想法,擺脫束縛思維的固有模式。
看事物不能隻用一種眼光,而應該多角度、多方麵地觀察,從常規中求新意。
1.放棄對權威的崇拜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權威,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公司聽上司的話,在社會上聽專家的話……久而久之,缺了權威的指導,我們似乎寸步難行。更嚴重的是,對權威的尊崇、膜拜,常常會演變為迷信和神化。
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 在古代歐洲,亞裏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他們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中心旋轉。約在1515年前,哥白尼為闡述自己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撰寫了《淺說》的論文。在文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天體運行的現象,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
哥白尼論述了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的事實。作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哥白尼的曆史功績是偉大的。他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從而掀起了一場天文學上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裏程碑。
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性的發展。
哥白尼不迷信權威的地心說,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最終推翻了統治歐洲數千年的地心說,而他本人也成為天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如果迷信權威,機械奉行權威的教條,那麼我們不會進步。隻有思維活躍、富有膽識,不迷信權威,不崇拜偶像,不為過時的老觀念所束縛,敢想、敢說、敢改革,不斷探索,才可能走出新路子。
2.別讓固定思維的鏈條困住你
一位心理學家說:“隻會使用錘子的人,總是把一切問題都看成是釘子。”這就好像卓別林主演的《摩登時代》裏的主人公一樣,由於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擰螺絲,所以一切和螺絲相像的東西,他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扳手去擰。
獨立思考,自主創新,正是從思維的牢房裏走出來的標誌。許多情況下,通往成功的路並非隻有一條,就如同通往羅馬的路不隻一條一樣。我們沒有找到另一條路,是因為我們尚未發現它,並非它不存在。
物理學家甲、工程學家乙和畫家丙三個人在比誰的智力高。他們互不服氣,最後決定通過一場比賽來評判三人智力水平的高低。
主考人把他們領到一座寶塔下,給他們每人一隻氣壓表,讓他們依靠氣壓表得到這座寶塔的高度。原則是:隻要達到目的,什麼方法都可以,但創造性最強的為勝。
乙尤其高興,這對他來說再簡單不過了。先在塔底測量了大氣氣壓,登上塔頂又測量了一次氣壓,得到塔底和塔頂氣壓的差值,再根據每升高12米氣壓下降1毫米汞柱的公式,計算出了塔的高度。他覺得,這是一份最準確的答卷。
甲不慌不忙地登上塔頂,探出身來,看著手表的秒針,輕輕鬆手讓氣壓表自由落下,準確記錄了氣壓表落到地麵所需的時間,再根據自由落體公式,算出了塔的高度。他很得意,這個方法很不錯,所得結論與塔的實際高度不會相差太遠。
最後輪到丙,他既沒有甲的學識,又沒有乙的經驗,不過,他想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他將氣壓表送給了看守寶塔的人——作為交換條件,守塔人到儲藏間把塔的設計圖找了出來。就這樣,丙得到了圖紙,拂去設計圖上的灰塵,很快便得到了塔的精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