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與其抱怨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1)(1 / 2)

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己身上

很多人在遇到問題時,首先為自己尋找一些逃脫的理由。他們總是把解決問題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有這種心理很正常,但是卻不能因此而提倡,更不能放縱這種心理。

毛主席說過“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自力更生”,先看自己可以做什麼,能做什麼。從自身找答案的人,才可能抓住機會。

1.求人不如求己

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總忙著找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就在自己身上。如果能夠認識自己,發揮自身的能力,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

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

走進廟裏,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要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事求己,是一種對待磨難的積極態度,更是對人生的一種鞭策,對能力的一種超越。遇到困難時,始終抱著求己的主動態度,困難最終會被克服。

在遇到困難時,把解決問題的基點放在自己身上,能夠始終堅持理想的追求,不放棄、不拋棄,始終懷揣一顆視苦難為挑戰的豁達的心,那麼,即使遭遇的困難再多一些,在你看來,也隻是量的累加,也隻是成功路上小小的絆腳石。

遇事求己,也就意味著當你獨自麵對困難時,你選擇了執著和超越自我。在這樣一種精神的指導下,你也必定能夠解決問題。

2.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

人之所以能生存在這世界上,是因為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個一個難題,此時,就需要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

有些人往往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的,在麵對問題的時候,不是抱怨環境,就是想依靠他人。其實,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相信自己可以使身邊的環境有所變化。

在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宣傳畫冊上印著這樣醒目的文字:“我們有全美國最出色的駕駛員。”的確是這樣,西南航空公司為自己的駕駛員感到十分自豪。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公司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西南航空一年內在汽油上的花銷大概是3.5億美元,管理者想盡辦法,都無法使這個成本降低。但是西南航空公司的駕駛員們卻在不影響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這一成本縮減了10%。因為西南航空的每一位駕駛員都知道在機場內如何走近路,他們十分清楚走哪一條滑行跑道最節省時間,每一個飛行員在飛行時都能有意識地主動節省時間,而節省一分鍾,就意味著節省8美元,這樣算下來,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

作為公司的一員,每個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改變,公司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個進步,都與個人密切相關。西南航空飛行員一個簡單的意識,就對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力量,為企業的發展找方法、提建議,那麼,企業就會成為具有強大執行力的企業。

3.從自己身上找辦法

很多人在事業不如意時,常常不知找出自身的問題,而是期待環境或者他人能根據自己的意願而改變,期望外在的因素改變到對自己有利的方麵上來,使問題得以解決。

其實,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自己身上就藏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於剛做旋車工的薩姆爾來說,他似乎覺得自己的一生都要消磨在旋釘子這件瑣事上了。他滿腹牢騷,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難道去找工頭說:“我希望得到另外一份更好的工作?”可以想象到工頭聽到他的話時的輕蔑神情。要麼,幹脆就辭職不幹了,另外再去找一份工作!可是,這是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一份工作,絕對不能輕易辭掉。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來改變這種討厭的工作嗎?當薩姆爾想到這一點時,他立刻想出一個很聰明的方法,可以使這種單調乏味的工作變成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他要把它變成一種遊戲。他轉過頭來對他的同伴說:“讓我們來比賽吧,荷維德。你在你的旋機上磨釘子,把外麵一層粗糙的東西磨下來。然後,我再把它們旋成一定的尺寸。我們比一比,看誰做得快。過一會如果你磨釘子磨煩了,我們再換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