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東、西德仍處於敵對、備戰狀態,雙方於柏林牆邊界備有重兵,戰爭一觸即發。
一個寒冷的聖誕夜裏,邊界的守軍都準備慶祝聖誕節。就在這時,一名東德人在黑暗中,驚慌地逃到了東柏林邊界,準備越過柏林牆投奔自由。然而,當他翻越過柏林牆,即將進入西德領土時,不幸碰觸了一顆地雷。因當時積雪覆蓋,降低了地雷的爆炸威力,所以逃亡者沒有被炸死,隻是雙腿被炸傷,鮮血汩汩地流,染紅了他身下的白雪。逃亡者受了重傷,絲毫動彈不得。當時,東德守軍正忙著慶祝聖誕夜,沒有人聽到爆炸聲,沒有人出來巡視,所以沒有人發現這名被炸傷的東德逃亡者。
幸運的是,一輛美軍巡邏車經過,發現了這名東德逃亡者。可是雖然這名逃亡者越過了柏林牆,可他仍在東德境內,巡邏車上的美軍如果去救他,就算侵入東德領土,一旦被東德守軍發現,說不定會引發一場戰爭。美軍士官長立刻命令下屬以無線電向上級請示,是救人,還是通知東德邊防守軍,讓他們去救治那名逃亡的東德人。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逃亡者躺在雪地上,鮮血不斷地流著,看起來十分痛苦。巡邏車上的美軍官兵陷入了兩難境地,再不施救,逃亡者可能會被凍死,也可能會因流血過多而死,但上級遲遲沒有答複,他們不能也不敢貿然采取行動。
怎麼辦?要不要“越界救人”?還是通知東德守軍去救逃亡者,可那樣的話,即使這名東德人暫時保住了性命,之後也必定會被嚴刑拷打致死。真是個棘手的難題啊!
其實,西德駐地的美軍接到請示後,立即報告了上級,因事關重大,沒人敢做主,隻好再往上級請示。
眼見著逃亡者的呼吸越來越微弱,最後,巡邏車上的美軍士官長做出了決定。他在心中默默地禱告後,深深吸了一口寒夜的空氣,走下車,親手將士兵們機槍裏的子彈推上膛,並對他們說:“我帶一個人過去救人!如果東德人發現我們,開槍射擊,你們要立刻開槍還擊,掩護我們,不能遲疑……子彈是我上膛的,出了事我負責!”
士官長帶著一名士一步步小心翼翼地接近柏林牆邊界,東德逃亡者看到美軍冒死前來救他,彷佛看到天使從天而降,激動得掉下淚來。
“噓!”士官長做出禁聲的手勢,抱起滿身血跡、奄奄一息的逃亡者,低頭彎下身子往回走。在隨時可能槍聲大作的時刻,士官長心中默默祈禱:千萬別讓東德人發現,不要讓無情的子彈齊射過來。
或許東德守軍都沉浸在聖誕夜的狂歡氣氛中,竟沒有一個士兵發現這場“越界救人”的行動。終於,美軍士官長抱著奄奄一息、快被凍僵了的東德逃亡者,順利回到西德領土。然後,他們立刻飛車將受傷的東德人送往醫院治療。
在去醫院的路上,士官長才接到無線電通知,駐守當地的美軍總部最高司令官下令:“可以救人!”
士官長等人後來獲得最高當局的獎勵和授勳,不僅因為他們見義勇為,而且“在沒有人可以做主時,采取了認為適當的行動”。
的確,人在危急時,必須學習冷靜、沉著,並做適當的判斷;要冷靜地做適當的判斷和決定,必須擁有高度的情緒智慧。
靜心一得
人的一生,不管求學、求職或工作、婚姻,都不斷地在做抉擇與判斷。我們都期待做出正確的抉擇,避免做出令人遺憾的錯誤抉擇或判斷。
假如做出了錯誤判斷,就可能有很多後遺症——重的會令人傾家蕩產,輕的則會令人臉紅、尷尬不已。
聽說著名的演說家托馬斯博士,曾接受一個裸體營的邀請,前往該營去做一場專題演講。裸體營的所有女士先生們,為了表達對托馬斯博士的熱烈歡迎,特別在當天晚上,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
在前往參加宴會前,托馬斯博士不斷地考慮:到底要不要入境隨俗,表現出風度與禮貌,脫光衣服和大家一樣裸體?可是,這多難為情啊?
托馬斯博士考慮再三之後,終於決定——演講家必須表現親和的風範,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不能孤傲地特立獨行!所以,他把衣服全部脫光,鼓起最大的勇氣,“光著身子”走下樓,去參加宴會。
可是,當托馬斯博士一絲不掛地走進會場時,卻發現裸體營的小姐先生們,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全都穿起了晚禮服。
EQ小叮嚀
1.在危急時,要冷靜、沉著、鎮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人要敢——敢於當機立斷。
3.正確的判斷比盲目的仁慈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