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多事之秋
1943年4月6日,是又一年的清明節。
琉球群島崇生島北部山脈某山山腳下有一片烈士墓地。這天清晨,這裏列隊走來了數百名軍人。
原本地抗日遊擊隊隊長、現琉球群島守備軍軍長的阿誌、政委“四眼”等人來祭奠在前年年底華日海戰中,犧牲的阿泰等人以及曆年犧牲的抗日烈士。
這支守備軍主體士兵就是當地人,除了軍長等最高職務,其他各級軍官都是從新一軍抽調出一批優秀指揮官擔當。
這也是明遠給琉球人足夠的尊重才這麼做的。
論軍事才能,既沒什麼文化,又沒有參與指揮任何重大戰役的本地遊擊隊隊長阿誌、四眼等人根本不夠格當守備軍軍長、政委等職位。
考慮到避免琉球本地人可能會誤會,我軍打算吞並琉球群島,才給他們守備軍領導權以作尊重和無意強迫他們……怎麼選擇全憑他們自願。
阿誌走到阿泰的墓碑前,右手顫抖地撫摸著刻著“生死兄弟阿泰之墓”的碑文,同時紅著眼抬起頭,不讓眼淚掉下來。
好兄弟,你可以瞑目了,我們徹底把侵略者趕出去了!
今天我也決定帶領兄弟們和民眾一起加入華夏國籍,我們琉球群島從此成為華夏一個自治區,相信你也會同意吧,畢竟這一直是我們的願望……
阿誌終究沒有控製住淚水,終究還是任它噴湧,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時!
當我們實現解放,實現夙願,準備步入幸福的時候,而你卻走了……
阿泰犧牲於崇生島戰役最後一戰。
前年,即1941年年底,在崇生島戰役進行到我軍潛艇部隊擊潰敵人海上主力艦隊後,島上進行登陸作戰的敵第3師團第5旅團的第6和第29聯隊,前者聽從上級命令選擇了撤退,後者違抗軍令不進反退,對我軍守島部隊繼續進攻。
第29聯隊憑借著“破釜沉舟”的勇氣和不怕死的精神,確實做到了成功攻入我守島部隊位於山上的最後陣地,然後同守軍進行了他們最擅長的肉搏戰。
阿泰就是犧牲在肉搏戰中。如果再晚一步也許就不會有事了。因為我軍藏在二線陣地與最後陣地之間的地道裏一個團守軍,隨後鑽出來,堵著第29聯隊的後路……最終全殲崩潰的第29聯隊!
而在最後陣地裏同樣和敵人肉搏的阿誌、四眼等人得以活下來……
……
……
與此同時,魔都鬆江區佘山別墅。
一個手持一疊電報紙的通訊兵快步邁進客廳,朝慵懶地坐在沙發上看書的青年敬禮,然後張嘴就要念電報紙內容。
看書的青年也不抬頭,隨意地朝他擺擺手,說:“要是前線的戰報就不用念了,我隻是一個後勤主任,隻管後勤,不管他們在前線打勝仗,還是敗仗。”
“額……那個,陳首長讓我一定念給主任您聽,說我不念給你聽就罰我……”
“……算了,念吧……”明遠無奈地擺擺手,放下書,同時一頭栽進沙發裏,豎起耳朵聽通訊兵接下來的話。
“德軍於昨天徹底擊潰300萬蘇軍,拿下其防守的伏爾加格勒地區。蘇俄方麵於今早發電,接受外蒙為我國固有領土,同意歸還於清朝侵占我國的所有領土……請求我軍發兵一方麵支援其奪回……一方麵進入遠東地區追擊日軍……”
“嗬嗬,拿本來就屬於以及現在也實際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禮物?真是可笑!”明遠冷冷道。
伏爾加格勒就是二戰三大號稱轉折點的戰役之一,也是二戰最大絞肉機戰役之一。其中有有著200萬德軍和300萬蘇軍參與,雙方傷亡前者150萬,後者200萬!
(原名為那位蘇俄領導人的名稱,不可說。)
伏爾加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它是蘇俄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蘇俄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一家大型拖拉機廠——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
該工廠是當時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廠,產量占全蘇的一半,長期以來扮演兵工廠的角色,戰爭時期主要生產坦克。伏爾加格勒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遊流域、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是蘇俄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