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2)

會說話才是人生的決勝點!

我是一個靠說話為生的人,一個星期除了三天在韓國弘益大學教書以外,剩下的時間,通過寫作出版和毛遂自薦,還在各大企業及學校團體演講,並且受邀上電視廣播擔任嘉賓,更標榜自己是亞洲唯一能同時講中英日韓四國語言的記者會主持人。在這些場合裏,除了已經準備好的內容以外,常會發生許多突發事件,讓我不得不就內容做些更改,以期能繼續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或者通過臨場的反應,結合當下的問題與及時的幽默,化危機為轉機,使可能的尷尬變成精彩場麵的催化劑。

有人說,這種能力,都是與生俱來,並非由後天的努力所訓練。我對這樣的看法抱持否定的態度。因為,我非常確信,自己從小就不是一個能說善道的人,也沒有像現在這樣極佳的臨場反應,所有的一切,都是經由後天刻意的努力和訓練培養而成的。

除了從大學時代開始主動參加中英文演講比賽外,我在任何一個上課的場合,都把握機會,在課程教授結束後,想辦法擠出一個問題,訓練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的勇氣,以及三十秒內就能抓住重點,說出一口好話的能力。進入社會以後,我很快地借由毛遂自薦,成為專業的講者,並在每一次演講結束之後,回想演講時的表現,搭配現場的錄影影像,看看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過於冗長無趣的論述,不夠清楚的表達,以及“呃呃啊啊”之類沒有必要的贅詞和發語詞,都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整下消失無蹤。

因為常受邀上電視和廣播分享所學與心得,我還會大量觀看電視上的綜藝節目和名人專訪,觀察那些主持人與特別來賓是怎樣“鋪梗”回應,製造意想不到的笑點,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想著如何轉化那樣幽默的邏輯和方法,變為自己下次上節目或演講時的笑點高潮。相信我,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刻意的訓練,並借由科學的方法培養出來的。如果我這樣一個普通家庭出身、從小資源不多的孩子,都可以做到,那麼現在擁有海量網絡資源、享受更加普及的社會教育,特別是拿起這本書來閱讀的你,一定也能做到。

由於時常往返於大陸和台灣,我對大陸演講界也略有了解。我發現大陸的演講者,尤其是一些重要人物,普遍都有照本宣科、低頭念稿的習慣,這雖然能避免口誤犯錯,但因為缺乏與聽眾的互動及眼神接觸,一場內容精彩的演講,也可能造成底下“橫屍遍野”,大家睡成一團,聽眾無法感同身受,重要的訊息無法有效傳達的局麵。再不然就是台上的講者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整場聽下來,講者說了一堆優美的詞句,仔細分析起來卻根本沒一句重點,搞不清楚他們真正的論點到底為何,對於議題的態度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當然,使用這種說話技巧的人,很可能目的就是在魚目混珠,不讓人知道他真正的想法,免得被人抓到把柄,或者被亂扣帽子。但長此以往,會讓人失去精準表達的能力,等真的需要說出自己想法的場合到來時,突然語塞,無所適從,白白浪費了一次表現機會,甚至是能登高望遠、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反觀台灣媒體上一些十分活躍的人士,在這方麵就做得“到位”許多。聽他們說話,雖然充斥著華麗的詞藻和優美的語句,但往往能一針見血、博君一笑,莊重中不失幽默,歡笑之餘又有發人深省之處,這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這本書的目的,旨在分析一個講者之所以成為受人歡迎和尊敬講者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訓練,使自己也能像優秀講者一樣,學成一開口眾人就無法不專注傾聽,甚至哄堂大笑的表達能力。相信大家都認同,自信是一個人能夠在事業上成功、在愛情上無往不利的基石,而一個人的自信,不是每天在家裏催眠自己就能養成的。通過演講、說話、表達,與人群產生互動,說出自己的意見,得到他人的肯定與回饋,是自信養成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

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特別是職場上,口才好、能夠清楚表達自己想法、有條有理地傳達意念的人,通常最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他能做好最充分的溝通,往往也是最快升遷的一分子。再好的提案,若沒有精彩生動的說明,便無法打動客戶、順利成交;再宏大的企業願景,若沒有充滿熱情與煽動力的演說,也無法讓員工感同身受,向共同的目標邁進。如何訓練自己的演說和表達能力,是每一位在職場奮鬥的專業工作者都應該嚴肅麵對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