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上以實操作品的照片為主,一共十張,記錄了這扇圓窗的各個角度,從整體到局部,非常完整——這個測拍,本來就是有固定標準的。
每張照片都有兩種尺寸,一個是標準尺寸,用藍線標出,另一個則是測量尺寸,用綠線標出,兩者之間若有差錯,就是紅色的線段。
老主管當然是熟知這套規則的,所以他湊過去一看,就“咦”了一聲,睜大眼睛,湊得更近了一點。
但他湊得再近也是一樣,圖上看得清清楚楚,這裏幾乎隻有藍色和綠色的線條,幾乎看不見什麼紅色!
這表示,這位考生完成的作品與事先規定的標準之間,幾乎沒有差錯——不,幾乎這兩個字,其實都可以拿掉了。
這當然就是他得到這個滿分的原因了,但還是很讓人不可思議。
手工木工,就算借助工具,也是人手來完成的。
人不是機器,無論是思維還是肢體的控製力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精確,必然是有誤差的。
也是因為這個,在考試標準的製定上,就留出了足夠的誤差空間,讓這個結果確實是人力可以做到的。
但即使這樣,滿分也依舊是另一個標準,非常難以達到。
“放大點。”老主管對文員。
文員依言辦理,操控電腦把圖片放到最大。
老主管“噝”的一聲,輕輕吸了口氣。
“太厲害了吧!”文員也忍不住。
確實很讓人震驚,即使這樣,藍線和綠線仍然緊緊地貼在一起,幾乎看不見一點紅色!
“這真是人做的?”旁邊另一個年輕男性工作人員也湊過來看了,跟著發出了感慨。
“當然是人。”老主管似乎有點出神,突然道。
他又讓女文員把圖片縮,換成圓窗最正麵的那一張全景,然後道。
女文員和男工作人員一時間沉默了下來,盯著那張圖片看了很久,最後一起長出了一口氣,異口同聲地感歎道:“沒錯,確實是人做的。”
這隻是用來檢驗技工技術水平的考題,當然不可能非常複雜,也沒太多花樣,具備相當的統一性。
但就是這樣一扇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窗子,這名考生就做出了不一樣的韻味,難以言傳,但隻要一看就能看出來。
女文員又盯著這扇圓窗看了一會兒,突然道:“這就是手工藝作品必須保留下來的原因吧,真的跟機器做的太不一樣了。”
男工作人員聽得連連點頭,老主管也輕歎了口氣,道:“是啊……”
接著他又有點好奇了,問道:“這個考生是誰?這個水平了,怎麼才是個技工呢?”
“糊名了,隻有考號,看不見名字。”女文員無奈地表示。
主管當然也知道,隻是心癢難耐多問了一句,這時他點了點頭,:“後麵再有他的分數出來的時候,記得留意一下。”
著,他轉身離開,準備去做自己的事。
結果他剛剛轉身,還沒有走開,就聽見了女孩的聲音:“啊,出來了,是他的!”
“又是滿分!”
主管一個急刹車,直接轉身。
果然,第二項的分數也來了,是那個水曲柳彎頭的。
跟前麵那件一樣,單看照片,它線條柔和,通體泛著溫潤的光芒,那光暈,仿佛是自它極深的內部透出來的一般。
同樣的是,它的各項標準也是與即定標準完全一致的,這個滿分,可以是實至名歸。
“要是我,肯定不能給這個彎頭滿分。”女文員突然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