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製作流程,仍然維持了之前理論考試中的重要要求——標準化。
圓窗的每個部件,包括窗欞、榫眼、玻璃鏟口等等都有標準尺寸的要求,並嚴格列入評分標準裏,偏差尺度的單位以毫米為主,甚至有的還在毫米之內。
譬如榫肩榫眼,允許的偏差隻有0毫米,超過要求,每一個就要扣兩分。
其實要有熟悉他的人來看就會發現,許問並沒有特別炫技。
譬如一般人需要用尺子量尺寸的部分,他也一樣老老實實地量了,雖然那個部分,他用目測就能達到非常精準的地方。
其他地方也一樣,該用什麼工具就用什麼工具,看上去跟別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時間久了,不僅是旁邊的監考官,就連考生也忍不住從自己的工作中分心,把目光投了過來。
許問做得太有條不紊、太遊刃有餘了!
他並沒有特意加速,就是一步接著一步,每一步都比別人快個幾十秒或者一兩分鍾。完成之後不假思索,繼續進行下一步。
他的動作之間有一種不出的節奏感與韻律感,舉手投足如同舞蹈一樣。
而每一步壓縮出來的時間,以及中間從來沒有斷過的流程,硬是讓他比別人快了許多。最後,別人手上的圓窗還是一堆零件的時候,他已經組裝完成,校核修整,拋光淨麵,準備交卷了。
許問非常注意細節,完成之後,沒有大呼叫,隻是靜靜舉手。
監考老師也沒見過這種情況,愣了一下才快步走過來,把成品從他手上取走。
“呃……你繼續下一個吧。”監考老師給新做出來的圓窗貼了個標簽,忍不住多看了兩眼,接著又用目光逼退了忍不住往這邊看的其他考生,離開了許問的工作台。
許問拿起工作台上第二張紙,上麵寫著需要製作的第二件物品的名稱以及要求。
這是一個木扶手的彎頭,是建築中木製樓梯的一個部件。越是這樣的部件,標準化要求就越高。
前麵木窗用的是杉木,軟木的一種;這個彎頭用的則是水曲柳,屬於硬木。
這兩種木材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但對許問來沒啥大差別,他依舊看似徐徐,實則效率很高地完成了工作。
第三項工作是製作一個支模板,是梁、柱、板等結合部分的節點木模板。
這項除了製作以外,還要進行設計,要求結構合理,支撐牢固,可以使用鐵釘。
這項考試跟平鎮那次有點類似,工具自備,材料則要在考試前提前領用。
這項很關鍵,因為該領的東西你必須提前全部先列好清單領完,不能再事後追加。
如果因為材料不夠無法完成,主考方是不會負責的。
所以許問遞交材料清單的時候,考官有點發愣,忍不住多問了一句:“你確定?”
“嗯。”許問已經檢查了幾遍了,非常確定地。
“行吧。少了的話,領完之後就不能再補了。”考官強調。
“是。”許問應聲。
他領完材料,回去自己的工作台,另一個考官剛才也看到了他的清單,用氣聲對同事:“沒有釘子?”
“嗯。要是因為這個沒過關……”前一個考官看了一眼貼好了標簽放在旁邊的兩件作品,有點遺憾地,“那真的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