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兵書對於鄒若衡的意義,可想而知,而他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準備將這一部兵書交給蔡鍔,實際上也是因為他現在很明白,雖然他追隨蔡鍔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他還是能夠從這個男人的身上,看到軍人所獨有的那種氣質,以及一眾稍有的倔強,同時對於“肩負”與“承擔”兩個字,設身處地的,用自己的行為來解釋,蔡鍔的這些特點,感化了鄒若衡,同時也讓他這個原本縱橫江湖,快意武林的武者,明白了,雖然那人那麼堅強,但是實際上他比之任何人更為的脆弱,隻不過唯一的區別就是,別人會把自己的脆弱展現給其他人,而那個人,卻永遠的將自己的脆弱與無力,埋藏在自己的心理,即便是不經意的時候,會流露出些許,但是他卻從來都沒有承認過,而且他也決不會承認,亦然的不會讓別人在自己軟弱的時刻,來打擊自己的信念。
在北、京的時候,江朝宗、雷振春二人設下了天羅地網一般的監視與埋伏,他都能夠淡漠的談笑風生,就好像根本沒有那些危險存在一般,江湖勢力,倒袁誌士,在他尚未通電宣揚之前,看著他諂媚的態度,看似謀求一個陸軍總長的位置,而放棄了自己的信念,軍人的尊嚴的人,多少次,從他們的刺殺之下,堪堪逃離,他流過血,但是那血卻是不該留在誌士的刀槍之上的。
回雲南,這一路上,顛沛流離不算,時時戒備著,刻刻不再麵對著有可能到來的死亡,在日本,黑龍會的刺殺,強大的火力下,那個人,與自己的副官僅僅兩個人,拚著一死,也不願動搖自己的信念,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格,或許他真的不高尚,真的不高尚,但是僅僅是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就足以令人折服。無論他的內心到底如何的想,想著怎樣肮髒陰險的事情,但是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大家是看在嚴厲的,做得對,無論目的如何,至少他做了,而且做得對,若不是他,恐怕這普天之下,將不會有所謂的“護國軍”的番號!
鄒若衡是一個俠者,江湖意氣,英雄肝腸,對於這樣的人物,他願意追隨,即便是,那個時候,他還有著更多的選擇,甚至於他現在能夠成為陸軍師長,但是他放棄了,他就願意留在他的身邊,做一個小小的副官,與其說鄒若衡願意如此,不如說,包括龍雲在內,昭通三劍客無不如此。因為這就是軍人的魅力,英雄的意氣,俠客的肛腸。
我對於這部書的愛不釋手,使得我想的對鄒若衡冷落了一些,而且有些重物輕人了,但是沒有辦法我就是這樣的性格,而且說起來,其實我也要感謝鄒若衡,因為要是他手中的這部書的話,我想我的情緒也不會有所好轉,不過當我抬頭看到了鄒若衡的目光之後,我便覺得自己有些失禮了,不由得咳嗽了兩聲,而後對他交代了一句“跟我來,便轉身離開了。”但是我的手裏卻是緊緊的拿著那一部兵書的……
民國五年,袁世凱稱帝,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改元“洪憲”。
時全縣出現“洪憲洪憲,曇花一現”的民謠。
“將軍。”
“進。”陸建章放下手中文件,抬起頭,一個字從他那留著八字小胡子的嘴中猛的崩了出來,他看著門口,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上位者的位置永遠都麵對著門口,一個是規矩,隻是眾所周知的,另外一個,就是他們很怕死,怕的了不得。
陸建章也是,甚至他比任何人都怕死,所以他比任何人活的都仔細,他的桌麵比任何人都幹淨,因為他不想,自己的桌麵上有什麼東西,可以至自己與死地。
英雄相惜,多少人同鄒若衡一樣,願意為了真正的英雄而付出,即便他們自己實際上就是真正個英雄,也是英雄的特點,他們絕不滿足,絕不認為自己的擔得起這個英雄的稱號,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尋找,亦或是推舉出更為有才能的人,追隨著,為其複出,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是有誰知道,誰又會去想一想,這萬骨枯中,有多少人,是自願的付出生命,將充滿了色彩的年華,付之於枯骨之上。
英雄魂不滅,自有後來人!
手中的《太白武要》或許就是這種精神的縮影,無論是兵者,亦或者是武林人士,無論是什麼人,俠骨柔腸常在,笑傲神遊非常!手中的書,就好像是一部史詩華章一樣,雖然沒有記載任何英雄的事跡,但是這其中所記載的每一個字,都不知道多少人心血凝聚而得來的精華。
讀書雖然是為了知理,但是卻不僅僅如此,無論是什麼書,即便是那些奇巧淫、技之物,也是為了更好的升華,升華的不單單是境界,更是一種力量,因為沒有人能夠經曆一切的一切,所以最好的磨礪自己的方式,就是通過閱讀,試想金戈鐵馬,感念俠骨柔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