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勒馬【四】(3 / 3)

當然了,這樣的讚許或許存在著一定特殊的意義,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唐繼堯是非常肯定王文華這個人的,隻不過事情總有兩麵性,唐繼堯這一次並沒有借著王文華的話給他一個台階,反而是他在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不能夠改變王文華的想法之後,便離開了。

而且從哪以後,唐繼堯直到自己前往雲南上任之前,都在沒有同王文華有過任何的交流,至於王伯群嗎,最後當然是沒有跟隨唐繼堯去到雲南,至於他為什麼沒有去嗎,倒不是因為唐繼堯改變了想法,實際上是因為在唐繼堯即將上任的前夕,王伯群竟然受傷了,一個帶著軍職的文官,竟然會在一次剿匪的過程中受傷了,至於他的如何受傷的,已經查不清楚原因了,總而言之,因為王伯群的負傷以及王文華率兵剿匪,兩個人一個無法離開貴州,一個“遠征在外”,唐繼堯隻好帶著其他的人前往雲南赴任。

雖然事後唐繼堯也在沒有對王文華他們說過什麼,而且也沒有做出什麼不恰當的舉動,而王氏兄弟也在貴州為了唐繼堯的權益而努力著,但是他們其實心裏知道,他們兩個已經得罪了唐繼堯,而之所以現在唐繼堯還沒有什麼動作,實際上就是因為唐繼堯還掛念著貴州的權力,不想要輕易的樹立兩個敵人,不然的話,恐怕他們兩個早就成了兩個賦閑的廢人了。而且說起來,甚至他們還有可能會成為貴州大山中的兩具死屍。當然了,這一切也都是他們的猜想,因為唐繼堯沒有行動,所以他們的猜想也就隻能是猜想罷了。

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說的,那就是貴州的軍政大權,在王伯群王文華兩兄弟的把持下,確實的做到了集權的性子,無論是政、治還是軍隊,都被兩個人牢牢的控製在手裏,同時他們二人也確實的在貴州給唐繼堯放大了他的權益與威望,不但成功的架空了後來被袁世凱委任道貴州的那位新都督,同時就在護國運動開始之初,他們兩個人一文一武,也是通過各自的優勢,多方奔走,組織號召貴州起、義,同時王文華當時除了自己的軍隊之外,還掌握了貴州的模範營,也就是全部都是由軍官組成的特殊作戰單位,同時王文華借吳傳生之口,發出這樣的誓言:現在是我們報國的大好時機,寧死疆場,決不苟且偷生,讓國、賊逍遙自在。

當然了,對於王文華的加入,唐繼堯也是明白一個所以然的,說起來他將王文華分撥到蔡鍔的麾下,也是為了給護國軍加一支助力。當然了,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節製他。但是無論怎麼說吧,唐繼堯對於王文華的態度,雖然是複雜的,但是蔡鍔對於王文華這個人物,卻還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說起來,蔡鍔對於王文華也是大有提攜之意的,不說別的,就是當年蔡鍔督署雲南,唐繼堯坐鎮貴州的時候,他就知道貴州黔軍之內有王文華這麼一個人物,同時還清楚王文華的兄長,王伯群也是一個少有的幹才。

就說昔時時貴陽初光複,哥老會盛行,盜賊乘間竊發,擾亂治安,唯有王文華駐地安然如常,日夜督練士卒,精研戰術,重視紀律,約束部眾,保衛百姓,對民間秋毫無犯。對於這樣的人,蔡鍔又怎麼不會喜愛那?而且說到底,其實他早就有將王文華從貴州弄到雲南的想法,隻不過因為一些事情,到最後也沒有行動罷了,但是這一切還都記在蔡鍔的心裏,所以這一次王文華被唐繼堯分撥到了他的麾下,他又怎麼會不想方設法的將王文華拉攏過來那?

“將軍!”敏麟挺直了自己的腰杆,而後非常嚴肅且鄭重的對我道:“將軍,敏麟雖然不明白您的意思,但是我想可能是出現了什麼誤會,敏麟對您的忠心,我想我不必解釋;而且將軍您的絕決定我也沒有權利過問,您的話就是命令,當兵的,自然是以服從命令為第一責任。隻是希望將軍您看在我跟隨您多年的份上,告訴我,到底是什麼地方我做錯了,亦或是讓您對我產生了誤會。這樣,我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說話的時候,敏麟還將自己的配槍掏了出來,上前一步,就放在我手邊的小幾上,雖然此時他的神情肅穆,可是他眼中的不甘心以及那麼一絲絲的猜忌,卻是全都看在我的眼裏。而且說實話,敏麟在放下槍的時候,他的手是有些顫抖,可能全都被我看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