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講武堂內沒有課程,同樣這也是十分高級的戰術方案,當時李根源把這些教給朱德時候,其實對此也是抱有賭博的心態的,因為他從心而言,並不相信朱德這樣一個講武堂的學員兵能夠正確的理解以及體會那麼高深的戰術方案。
可朱德還真就是理解了,而且還能夠從中正確的學習到該學習的東西,這一點使得李根源喜出望外。更加的對於朱德這個人產生了傾囊相授的意思。而實際上他確實也是這麼的,而且不單單如此。
在朱德真是投入到軍隊中以後,他對朱德也是大力的提拔,當然了,這是在公平的情況下,他更願意把機會與機遇,交給朱德而不是別人。也正是這樣,這麼多年過去了,他與朱德之間的情感,是一般人無法相比的。
而且雖然這麼說,但是實際上即便是親屬關係,有些時候也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的長輩,還要是親生爹娘那樣的長輩,所以現在說唐繼堯想要和他們成為親屬關係,其實也是一種委婉的表達,至於到底是什麼意思嗎,相比大家都以偶經明白了。其實放低自己的姿態,放下自己的麵子,看起來非常的難,是對自己的侮辱,但是這就看取舍了,誰要實,還是要虛,唐繼堯也好,蔡鍔也罷,亦或者是袁世凱,段祺瑞等等,這樣的個人,肯定都是務實的,哪怕是因為他們的性格的不同,以及扮演的社會角色的不同,他們之間的行事方式會出現不同甚至是反差,但是實際上,也哦度是大同小異的,因為他們都很清楚務實的必要性。
日複一日,就這麼,朱德已經就這麼待在家裏快要十天了;對於認識他,熟悉他的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
朱德這個人本身就是那種閑不下來的人,再多的工作,再繁重的任務,交給他,他必然是毫無怨言的接下,並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事情完成好。想這個樣子就這麼頹廢的待在家裏麵,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上一次在唐繼堯的辦公室裏,因為李根源被撤職一事,他僭越身份的,麵對麵與之發生了一次言語上的衝突,而且頗為激烈。不過,縱然他有禮有節的闡述出了自己的觀點。
但是沒辦法,常言說的好“官大一級壓死人”,唐繼堯畢竟是雲南督軍,而他隻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特別行動團的團長罷了。雖然他是上校軍銜,可是這又有什麼用那?他手中的權利就那麼一點罷了。
朱德還是依舊待在臥室裏,就在這接見了這名李姓的參謀長。看到參謀長,一來,朱德不由得先是一愣,因為他沒想到李參謀長會到家裏來找自己,不過既然他已經來了,朱德自然還是要笑臉相迎了。畢竟他的“氣”與他手下這些兄弟們沒有關係。
說到這就必須要說一說朱德對於帶兵的態度了。有很多人,他們的帶兵的方式大概就是兩種,而且這兩種方式在地域區別上可以明顯的區分出來。
第一種帶兵的方式,就是皖係、滇係常用的辦法,那就是明確等級地位,軍人與長官之間的關係,然後用軍紀、軍令來約束隊伍,用功獎、罪罰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同時按時關餉,來收攏隊伍中的人心。這是有著南方特點的帶兵方式。
而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和士兵交朋友,雖然也有明確的等級地位關係,但是長官和士兵間的關係更親近,而且作為長官的也樂得和手下人稱兄道弟,常常打感情牌,打家鄉牌。對於隊伍約束力完全來自於長官的個人威望,而軍紀則是配合的一小部分罷了。
而且就關餉這個問題上,第一種帶兵方式在關餉上,是如期按期,嚴格按照規定的額度進行的。而第二種則不是這樣,雖然基本上第二種方式,關餉的時間也是要按照規定的時間與額度的。
但是在某些時候,他們因為與隊伍中士兵的關係較為親近,所以有時候可以提早或是延後關餉的日期,當然了,在額度上,也是可以利用情感牌來進行小幅度調整的,有錢的時候就多給點,提前給一點,沒錢的時候就少給一點,延後一些日期。
也可以說,第一種方式是中規中矩的,是嚴苛的規則性方式,而第二種方法則是帶有草莽氣息,綠林味、江湖氣較重的方式。
唐繼堯首先找到的是王文華的哥哥,王伯群,雖然王伯群也掛著軍職,但是實際上他啊應該算是一個文人,一個職業軍人與一個帶有軍職的文人之間的談話,而且兩個人又是上下級的關係,所以肯定是作為職業軍人的一方,占有優勢,也就是所謂的話語權,而實際上,也正是這樣的,王伯群那個時候已經被唐繼堯說動了,其實真的說起來,與其說王伯群是唄唐繼堯說動了,倒不如說他是想為了自己的弟弟,才會同意唐繼堯的提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