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當護國軍正式組建,王文華與其兄也是力排眾議,最終將黔軍之精銳投入到了護國軍的旗下,當然了,這其中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原因,就是王文華知道護國軍的名義最高長官是唐繼堯而不是蔡鍔,所以他才會將這麼大數量的精銳軍隊投入到其中的,當然了,不可否認的還有他王文華的報國之心。而起同時,說起來,自古以來,亂世出英雄,而當今之局勢,完全的可以稱之為亂世了,所以王文華也是不甘於無動於衷死守貴州一地的。
隻不過怎麼說那,雖然王文華這樣的積極努力,幫助唐繼堯控製局勢,可是唐繼堯對他們二人雖然沒有說過什麼,可是依舊心存芥蒂,亦或者是說,與他們之間的關係變疏遠了起來,也正是因為這一件事,才使得王文華加入到護國軍中之後,並沒有被唐繼堯歸結在自己的麾下,反而是將他以及他的部隊分撥到了需要出於戰爭最前線的蔡鍔的護國第一軍中。
當然了,對於王文華的加入,唐繼堯也是明白一個所以然的,說起來他將王文華分撥到蔡鍔的麾下,也是為了給護國軍加一支助力。當然了,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節製他。但是無論怎麼說吧,唐繼堯對於王文華的態度,雖然是複雜的,但是蔡鍔對於王文華這個人物,卻還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說起來,蔡鍔對於王文華也是大有提攜之意的,不說別的,就是當年蔡鍔督署雲南,唐繼堯坐鎮貴州的時候,他就知道貴州黔軍之內有王文華這麼一個人物,同時還清楚王文華的兄長,王伯群也是一個少有的幹才。
而且不單單是一封電文,同時隨著王伯群電文一同發送到劉雲峰手中的,還有王文華所寫的作戰計劃,王伯群希望劉雲峰能夠仔細的閱讀王文華的作戰計劃,同時也是為了更有力的說服他,使得劉雲峰能夠調撥兵馬,對王文華部進行有力的支援,從而得以進一步開展戰線,將洪江、靖縣、通道、綏寧等地,收入囊中,這樣不但能夠穩定湘西大局,同時也能夠對北洋軍造成有效的壓力,對於北洋軍討伐總指揮,大帥曹錕,也是一個很好的打擊。從而有望迫使曹錕將湘西境內的北洋軍撤出,集合兵力或是針對四川或是針對滇桂,進行整合性的打擊,從而使得他間接的放棄湘西之地。
按道理講,其實王文華的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其間投入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僅從現在劉雲峰部的駐紮地來看,數日昂距離湘西之地不遠,但是如果驅兵直入的話,還是非常消耗人力物力的,但是如果說劉雲峰有沒有考慮過去助王文華一臂之力的話,實際上他是考慮過的,但是之所以他猶豫不決,甚至是到現在決定袖手旁觀,還是因為其考慮到,如果他命令鄧泰中進軍湘西的話,那麼會不會將四川現在已經占據的地方丟失,而且如果湘西平定之後,曹錕將全部的主力投入到四川之地的話,那麼鄧泰中以及王文華乃至熊其勳、戴戡都是否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支援,而且如果將鄧泰中部調離的話,那麼必然會導致四川一路軍隊無論是攻擊亦或者是防禦,都將變得薄弱,如果再一次與北洋軍發生激烈戰鬥的話,那麼能否能夠抵禦住北洋軍的攻勢,這都是可想而知的。
劉雲峰必須要對蔡鍔的安全負責,他不能夠冒這樣的風險,所以他決定,回絕王文華、王伯群兄弟求援提議,當然了,劉雲峰肯定不會用自己擔心蔡鍔出現危險,川路一線護國軍恐其潰敗作為理由了,劉雲峰思之又思,終於找到了一個適合的方式,劉雲峰先是拿出紙筆,自己寫了一份電文,其內容大意說的是,自己非常願意將鄧泰中部的部隊,調動到湘西戰場去,幫助王文華解除現在的衛計局是,同樣的,也是為了能夠率先的安定一線戰場而盡一份努力。
但是現實情況卻不允許他這樣做,因為現在無論是湘西戰場,還是四川戰場,護國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可是實際上,他們現在所麵臨的絕不僅僅隻是正麵的北洋軍而已,而且說起來,雖然現在王文華部出於一個危機的局勢中,可是不一定非的要大費周章的從四川調兵,大可以這樣,王文華部與袁祖銘部相互之間依托地勢,形成掎角之勢,不出擊,隻防禦,同時借助護國軍本部的部署,形成戰線,以此來對抗吳佩孚部的攻擊,同時對馬繼增部、四川將軍楊森部的兵馬,進行周旋。
而後由劉雲峰及其部下,在四川境內,與北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