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字,寫起來很簡單,要做到非常難。要做好更難。
而且自古以來,國君唯有以“忠孝”教化,“仁意”對待,“寬慰”處事,才能圖的一個長遠,薪火相傳。
袁世凱也不例外,而且就他本人來說,拋出政、治等一些因素,單單看他自身的話,其實袁世凱本人就是一個極為仁孝之人;當然,這並不能表示他沒有鐵血的手段,沒有陰暗的謀略,帝王權術、縱橫捭闔,這些生存之道,他還是非常精於的。
其實袁世凱在選用官,員的時候,也是多以“忠孝”二字,作為評價的標準,忠而不孝,未然可以委重任,孝而不忠,雖可用,卻非大才。隻有忠孝二字皆存於身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完整的人自然是要比不完整的人機會要多的多。
而且袁世凱直到現在都是,大肆推舉“忠孝”之人,常常以重金表獎,賜予榮譽;如此一來,要他回絕蔡鍔盡孝的請求,就是很難做到的了。雖然他非如此不可,但是卻會是他遇到的比較艱難的問題。
其二,之所以袁世凱不想讓蔡鍔離京,送母回雲南,也是有外在因素的,那就是現在坊間流傳著的,他想要稱帝的傳言。雖然袁世凱從來沒有否認過,但是他也沒有承認過,對於這件事的態度,他總是顯得比較曖昧。
若即若離,雖然不知道他真實的目的,但是這卻讓他的,名聲受到了影響,而且現在坊間的傳言有愈演愈烈的傾向。而民國的共和,是以血的代價換來的,雖然他袁世凱當年是以武力為依托,兵不血刃的竊取了大總統的位置,可是這也並不能抹殺他的功績,這麼多年不說他肝腦塗地吧,也已經是鞠躬盡瘁了。
前一陣子,可能是那一段日子裏是稱帝說傳播最為嚴重的,最火熱的時候吧,段祺瑞私下裏曾試探過他的口風,袁世凱表示自己絕沒此意,但是卻有不公開的平複謠言,這使得段祺瑞有些拿不準主意。
而且大概十天前吧,馮國璋來電,詢問袁世凱,有關傳言中“稱帝”的意圖,袁世凱依舊表示這不是他的意思,而且自己絕沒有稱帝的意圖,同樣的,馮國璋與段祺瑞一般,表示希望袁世凱如果沒有稱帝的意思的話,就公開的將謠言止住,可是袁世凱給他的回複卻是“留言止於智者”。
蔡鍔當年重九起義,可謂是革,命的先驅者,是創造共和的功勳元首之一,當年反對帝製浪潮尖上的人。如果他相信了坊間的東西的話,那麼這一次他送母回雲南,定然是一去不歸,而且當他歸來的時候,則一定是揮軍壓境的。
而且就算是蔡鍔不相信坊間的說法,那依舊不能讓他會雲南,道理很簡單,蔡鍔回到雲南必然是遊龍入海,猛虎歸山。
段祺瑞看了半天,將手中的報告放下了,而後對我道:“鬆坡啊,老夫人這是怎麼了啊?嚴不嚴重啊?”
“有勞段總長問起了。”我把母親的病症,以及自從到京之後的一些疾病全都說給他聽,而且我能保護證,我所說的那些病都是真實的,沒有虛假的,而且可能是因為我的情緒吧,我覺得段祺瑞再聽我說的時候,不由得也有了愁苦的麵色。
聽我說完,段祺瑞沉默了許久,而後拿起筆,在我的報告上簽下字自己的名字,以及一個我最需要的“準”字。同時還把他陸軍總長的印信蓋在了上麵。
我知道,段祺瑞已經同意了。見他如此,我不由得感激起來,其實說實話,我是真的擔心老母親的身體,要不然我不會在這樣的時刻提出這樣的請求的。理由不必多說,誰都清楚:“蔡鍔多謝段總長體諒!”
我站起身子給段祺瑞敬禮,這是出於真心的。
而段祺瑞沒有再說什麼,隻是擺擺手,而後對我道:“鬆坡啊,這件事你也應該知道,你要離京光有我的印信簽字是不行的,大總統那邊你還要去。畢竟你的身份不同,你不是一般的將領,你身上還有在總統府的兼職。”
我點點頭,道:“段總長有勞。蔡鍔就是先來找您,再去找大總統的。”
“恩。”段祺瑞道:“那你快去吧,老夫人的病,少耽誤一會是一會。對了,你有車嗎?要我安排人送你去嗎?”
我說:“不必了。我已經準備好了。”
見段祺瑞終於改變了態度,徐樹錚也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換了語氣對段祺瑞道:“有您老這句話就行了,我馬上去安排。一切您放心,蔡鍔肯定過不了天津。”
而後,也不等段祺瑞說話,徐樹錚馬上拿起段祺瑞辦公室的電話,待電話接通後,徐樹錚便下令道:“命令豐台、通縣、天津駐軍,即刻沿鐵道布防,嚴查每一輛列車,,發現蔡鍔及其家小,即刻捕拿,若遇抵抗,就地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