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雄渾【四】(2 / 3)

說著,唐繼堯還蠻有江湖氣的對他們二人拱了拱手,其實這就是交流上的指揮或者說是經驗,如果這個時候唐繼堯直接的點破他們兩個,將自己的想法重複一遍的話,那麼就無異於將王文華的麵子折掉了,同時也等於告訴王伯群,自己已經知道了他“告密”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話,他不但會得罪了王文華,同時也會讓王伯群對他出現提防的心理,那麼這樣一來不要說他的想法能不能夠實現,就是到時候他的想法不能實現,道了雲南以後,貴州的軍政大權還會不會被他遙控把持著,都是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的特殊時間,其實唐繼堯最需要的就是交情,對每一個人的交情,因為他雖然在貴州威望頗高,可是他離開貴州之後,想要避免人走茶涼的結局,那麼就必須要得到類似於王文華、王伯群兄弟這樣的人的支持,不然的話,一切的遙控把持的想法都將是空話,而且說起來,其是唐繼堯的心裏還有一種猜想,或者說是他最不好的結局的假設,那就是他這個所謂的雲南代理都督的位置真的就隻是一個暫時性的,然而當他離開貴州之後,袁世凱再空降一名新的將官,接任貴州都督的職務,而後借著一個理由,再罷免他雲南代理都督的位置,這樣一來的話,那可就是兵不血刃的就徹底的削了他的兵權,那麼他無異於將會成為一個“廢人”。

雖然這樣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唐繼堯還是要做好準備的,應對這樣的情況,亦或者是說,最為有效的避免以及改變這樣的情況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保證自己在當地的古舊部下,能夠不遺餘力的維持他在當地的威望以及保護她的合理權益,說白了就是幫助他以各種各樣適當的方式,進行反抗,就比若說如果袁世凱空降一名都督的那話,那麼他們就去架空他的權力,如果袁世凱想要將自己的親信滲透到貴州內部的話,那麼他們就除掉他,如果袁世凱將自己的政、治風吹到這裏的話,那麼他們就組成一堵高牆,堵住他。

無論是怎樣的情況,無論是何種的可能,所必要的條件就是王文華,王伯群兄弟這樣的個人,其實說起來,現在的王文華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唐繼堯自己也知道,哪怕就是他沒有想著用王伯群來遙相挾持王文華,令其掣肘的想法的話,就是簡簡單單的,將王伯群帶去雲南,幫助他收集政、治核心的話,其實也是存在危險的,王文華為了自己的親人著想,而反對自己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換一種思路的話,現在如果唐繼堯借著王文華的話,開一個後門,其實也算不得開後門了,畢竟除了王伯群以外他還有其他很多的選擇嗎,就是如果他不堅持自己的想法的話,就此借著王文華的話,給他一個台階的話,或許對他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反而他還能夠得到王文華的感激,以及王伯群的謝意,這樣一來的話,那麼貴州的局勢,就基本上能夠如同王文華所說的那樣,無論是軍務還是政、治,都能夠得到安寧,而且對於王文華的能力唐繼堯是清楚的,而且對於王文華的膽量與韜略,他也是及其認可的,他曾說過,其實王文華比自己更適合督署貴州,而且他也認為王文華是最有可能接替自己位置的人,而且不單單如此,唐繼堯還曾不止一次的說過,隻要是耐得住寂寞,等到適當的時機,或許王文華將會建立超過想象的功績。

當然了,這樣的讚許或許存在著一定特殊的意義,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唐繼堯是非常肯定王文華這個人的,隻不過事情總有兩麵性,唐繼堯這一次並沒有借著王文華的話給他一個台階,反而是他在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不能夠改變王文華的想法之後,便離開了。

而且從哪以後,唐繼堯直到自己前往雲南上任之前,都在沒有同王文華有過任何的交流,至於王伯群嗎,最後當然是沒有跟隨唐繼堯去到雲南,至於他為什麼沒有去嗎,倒不是因為唐繼堯改變了想法,實際上是因為在唐繼堯即將上任的前夕,王伯群竟然受傷了,一個帶著軍職的文官,竟然會在一次剿匪的過程中受傷了,至於他的如何受傷的,已經查不清楚原因了,總而言之,因為王伯群的負傷以及王文華率兵剿匪,兩個人一個無法離開貴州,一個“遠征在外”,唐繼堯隻好帶著其他的人前往雲南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