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披肝瀝膽【八】(2 / 3)

而且唐繼堯還利用自己與蔡鍔之間的關係作為切入點,他對王伯群說,自己和蔡鍔將軍是結拜兄弟,自己去督署雲南也是蔡鍔將軍舉薦的,所以這不能算是不義之舉,更何況,在國家的框架下,國之大義麵前,一切的私人情誼都是不值一提的,個更何況自己還是蔡鍔將軍主動推薦的。所以他告訴王伯群,其實自己也不想占據蔡鍔將軍的地盤,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國家計,也是為了兄弟之間的約定,與信任,所以自己選擇了接受袁世凱的任命,暫時督署雲南。

而後他,他又向王伯群說,她需要想王伯群這樣的人,有能力的人,和自己一同去到雲南,在雲南幹出一番事業,待到日後蔡鍔將軍回來雲南的時候,能夠讓他滿意,同時滿意自己沒有所托非人,而後也是為了給國家一份答卷,雲南的安定關乎了邊疆要政,所以馬虎不得,自己雖然在雲南有一定的威望的,但是說起來,自己已經很多年沒有和雲南的軍官,官員們共事過了,所以沒有什麼契合度,如果需要磨合的話,是非常浪費時間的,不利於處理雲南的事務,所以自己帶去一些人,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處理雲南的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也會隻能是王伯群被說服的理由就是,唐繼堯說,如果王伯群能夠跟隨他同時在幫助他挑選一些幹才一同去到雲南的話,那麼貴州都督的位置也就空出來,額王伯群的弟弟王文華,一名傑出的軍人,同時也是黔軍靈魂一樣的人物,自然也就自然而然的最有可能接手貴州都督的位置,同時,在這個其間,因為兄弟二人分隔兩地,所以可能在情感上會產生一些落寞,但是實際上,這對於兩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機會,並且能夠更為有效的將雲貴兩省,統一起來,使得兩省軍民同心同德,抵禦外悔,內防變故。而且唐繼堯還向王伯群保證,他所擔心的,所謂的空降下來的貴州都督,這是絕不可能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事情的話,那麼第一個反對的,就將會是他唐繼堯。

同時唐繼堯還對王伯群說,自己絕不是空口許諾的人,所以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他願意直接發電北京,舉薦王文華在自己接任雲南都督之後,成為新一任的貴州都督;王伯群知道,唐繼堯能這麼說,對於他的身份來說已經是非常難的的了,如果自己在“猜忌”下去,恐怕就會使得其反了,而且他也知道,雖然自己的弟弟王文華的能力很強,但是在這樣的大勢之下,想要真正的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不為別的,就因為各地對於北、京命令經常性的,或者說是習慣性的選擇性耳聾的毛病,就足夠任何人感到頭疼的了,所以正如唐繼堯所說,如果他真的能夠舉薦王文華成為貴州都督的話,那麼無論是袁世凱會不會空降下一名軍官,都不要緊了,貴州都督的位置肯定會掌握在王文華的手心裏。

可以肯定就是他的哥哥王伯群肯定是最好的人選之一,而且其實說起來,王文華知道,如果唐繼堯的第一人選是自己兄弟倆的話,那麼首選的肯定是他的哥哥,而不是他,很簡單,他哥哥雖然有軍職,但是卻是一個文人,在軍中雖然有威望的,但是卻不能夠做到一言九鼎,但是自己不同,自己是一個職業的軍人,不單單在軍中的威望頗高,同時自己常年帶兵,管理軍隊的經驗以及手段,也不是王伯群能夠比擬的,所以如果說要是唐繼堯需要帶一個人或者是帶多少人去雲南的話,那麼他在自己二人之間的選擇,肯定會選擇他的哥哥,王伯群,這樣不但能雙向的製約他們兩個人,同時再給到了足夠的利益之後,自己也能夠幫助他穩定貴州的軍隊,同時自己的哥哥也能夠幫助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這些都是在明顯不過的了,唐繼堯肯定是清楚的,而他之所以這麼做,而且根本就不害怕萬一到時候王文華成了尾大不掉的情況,實際上還是因為唐繼堯明白,隻要自己將王伯群牢牢的控製起來的話,能就差不多能夠做到萬無一失。說起來,其實這無論是對於王文華,還是對於唐繼堯來說,都是雙贏的額情況,但是之所以王文華這麼急匆匆的趕回來,就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哥哥接受唐繼堯的提議及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