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是什麼意思?”顯然的雷振春沒有理解袁世凱這番話中的含義,對於他的詢問,袁世凱無奈的搖了搖頭,而後還是選擇了詳細的解釋給他聽,袁世凱搖著頭對雷振春道:“怎麼,這麼淺顯的道理你都不明白嗎?”
“我問你,這一次芝泉來北、京是他自己一個來的對吧?那個徐樹錚,從來和他的都是形影不離的,而這一次,為生芝泉他沒有把那個徐樹錚也帶來?還不就是為了讓那個小徐待在安徽,做他的後援嗎,你以為他段祺瑞這一趟來京就真的一點也不害怕嗎?或許我不會對他如何,但是一個你,我想就足夠他提心吊膽的了。你這個憲兵司令手下上萬的憲兵集結在京畿附近,而且你也知道他對我的政、見的態度,同樣的,他也知道你對他的阿諛奉承,這一次他來北京,他就不怕你瞞著我將他做掉嗎?或許你可能不敢,但是若是在我的默許之下那?他之所以不把小徐帶來就是為了給自己留一個後手啊,要是他們兩個一起來了,到時候咱們來一個一網打盡,那又該怎麼辦?雖然皖係將領不少,但是除了芝泉和小徐之外,其他的全是廢物。隻要扣下了芝泉,然後做掉了小徐,皖係其餘眾將必然作鳥獸散,雖然我不知道芝泉到底是為了保證皖係的持續,還是為了保證自己安全,他都不能帶小徐來,這一點難道你還看不清楚嗎?雷振春啊,你要是能夠再聰明一些,你現在絕不是隻是一個小小的憲兵司令啊,你的忠誠絕對沒有話說,而且你這個人,也不算笨,就是很多事情上你不愛動腦子,這對你的仕途很有影響的。”
“陛下教訓的是。”雷振春低著頭回了這麼一句,但是看起來他還想對於袁世凱的這番話並沒有聽進去多少一樣,而袁世凱見他如此,也隻好無奈一歎,而後婉言令其離開了,看著雷振春離開,袁世凱不由得又是一聲長歎,頗為感慨,雖然他沒有說什麼,但是他這一聲歎息,足以說明一切了。
翌日,終於段祺瑞來見袁世凱了,而且這一次來,看起來段祺瑞的樣子就好像是民間親屬間走動的那樣,大包小裹的,帶著一大堆的東西就走近了袁世凱的官邸,袁世凱自然是要親自的迎接他了,兩個人見麵之後,先是親切的擁抱而後又一番寒暄之後,並且在段祺瑞接受了官邸上下辦公人員的禮遇之後,才同袁世凱走進了他的會客廳。
這一次段祺瑞來到的會客廳並不是正常意義上的那種對公的會客廳,而是官邸後方,袁世凱私人院落中的會客廳,他之所以這麼做就像想要給段祺瑞一種家人間相互攀談的感覺,袁世凱卻是一個明白事理且聰明機靈的。
因為段祺瑞的到來是沒有和他打過招呼的,隻是在他來之前給袁世凱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自己什麼時間會到而已,而段祺瑞的“突如其來”還帶著那麼多民間走動親屬間的禮品,其實就是為了告訴袁世凱自己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而不是一個政、治人物。
這是段祺瑞為了讓袁世凱放心的一種方式,而袁世凱的回應也同段祺瑞的做飯一樣,也是為了個對方的一種安心,袁世凱是想要告訴段祺瑞,他們兩個這一次的見麵,就是老友、親屬間的走動,絕不存在政、治性,所以段祺瑞也是大可以安心的。
其實這是非常和諧的氣氛,本來兩個人再這樣的氣氛下說一些什麼應該比之任何情況下都要順暢一些,可恰恰相反,正因為是這樣的氣氛下,所以倆個人一個多小的攀談中,除了寒暄之外,再無他物。
最終,在什麼結論都沒有得到,什麼核心的問題都沒有闡明的情況下,兩個人結束了這次會談,段祺瑞離開了,他沒有回到浙江會館,而是直接踏上了前往安徽的列車,而袁世凱也沒有派人去送他。
兩個人雖然分開時還都帶著笑容且真誠的相互祝福,可是這一次會談的結局卻是一個不歡而散的定義。這就是兩個聰明人之間解決問題的方式,段祺瑞想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身份,以一個老朋友的身份勸解袁世凱一些什麼。
而袁世凱卻也就這他的方式,將自己放到了一個普通人的位置上,那麼既然是兩個普通人在一起談論,哪又怎麼會提及任何有關政、治走向,國家國體變更的問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