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最初是因為秀水二中校長聶方平不甘於葉欽被埋沒,集中學校資源開始對其進行培養,經過數年的發展,秀水二中逐漸走到了自己的清晰發展思路,形成了一個自我造血招生的體係和良性循環,和省隊市隊以及多個職業隊俱樂部都有了合作,給予了一部分旁落明珠有了一條新的上升渠道。
文章中指出,每年中考的淘汰率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有所差異,但基本都達到了50%以上,在偏遠的山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這個概率更高。
簡單來,每年全國如果有500萬的高考生,那三年前的這屆中考生數量就超過了一千萬。
這一千萬人在中考結束後,有五百萬人是流入社會進入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其他各個行業,以及少量的進入職業類技術學校。
這樣龐大的基數裏麵,隱藏的是大量從出生到成年長大,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有什麼賦的人才。
體育競技隻是很的一方麵。
秀水二中所做的就是將手伸進這個龐大的基數裏,去淘金,發現那些他們能夠看得到的,所能發現的體育人才。
這部分人群在學習上的競爭力或許比高,但在整個學生群體之中,有體育賦甚至其他賦的人才卻是要比人們想象得多的多。
秀水二中采取了“體教結合”的招生和教學模式之後,給了不少沒有機會進入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生一個新的上升渠道。
這一點其實在不少大城市的重點高中也有在做,但是真正到了經濟條件一般的普通縣市還是有非常大的意義。
在各個高中都是比拚大學升學率的年代,二級運動員、一級運動員,高考加分,降低文化課成績,破格錄取,這些同樣是讓學校變得有競爭力的一種手段。
……
時間到了10月4日。
晚上19點0分,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室內候場區。
葉欽穿著一身白色的短跑服,胸口貼著“海西”兩個漢字,和三名同樣衣著打扮的年輕運動員,正在一起做著最後的熱身。
他們四人正是本屆全運會海西省男子4×100米接力隊的全部隊員,今年這屆全運會,葉欽作為海西省運動員,隻參加了兩個比賽項目。
一個就是男子100米,這是從體總到田管中心和地方隊,還有這次全運會主辦方都希望他能夠參加的。
雖然國內的比賽,對於葉欽個人來,已經不是有特別大的意義,但是對於全運會本身提高影響力,還有田徑運動在國內的推廣,以及全國觀眾的期待,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葉欽自然是明白這一點,如果全運會男子100米的比賽,他不出場,不準第二要麼就是他受傷或者退役,要麼就是妖魔化其他的各個職能部位,再要麼就是更離譜的什麼移民、和田協鬧翻之類的消息,都會傳得滿飛。
另外一個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是集體項目,葉欽隻是出場跑一個決賽,沒有前後幾輪的比賽,他倒也沒有什麼抗拒。
最後一組熱身結束後,葉欽舞動著手裏的接力棒,對剛才遞交接力棒給他的一個高大青年道:
“你等會不用減速,我們交接棒盡可能的不要出現掉棒,你彎道技術很出色,在第三棒除了蘇丙和盧彬幾個外,其他人基本上甩不開你的。”
“好,我明白了!”高大的青年是第三棒的選手,聽到葉欽的話後,很認真地點了點頭。
葉欽看著高大青年的表情,不由得笑了起來,“別那麼緊張!嘿,我怎麼感覺你這幾年不見,人性格變得內斂了很多啊!”
高大的青年還沒開口話,旁邊和葉欽一起比賽打過不少次交道的郭樊就大笑了起來,“我葉欽,現在哪個年輕隊員站你麵前敢大聲喘氣的,我知道這次要和你一起跑接力晚上都興奮得沒睡好覺呢。”
“有這麼誇張麼樊哥?”
葉欽笑著反問道,郭樊進入國家隊的時間卻要比他晚上一些,不過年齡比葉欽還大一歲,雖然不算特別熟悉,但話總不會太有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