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又隕名將(2 / 3)

說到這裏,祭遵眼淚簌簌流淌下來。劉秀更是哭出聲來,站於後麵的吳漢、岑彭、耿弇、銚期、來歙諸將,皆是泣不成聲。

“陛下,離開洛陽,在外征戰,已近兩年,朝廷,不能沒有天子,否則,必生大亂,陛下,撤兵吧,現在,該撤兵了……”

祭遵的聲音漸漸微弱下去,握住劉秀的手,也無力地鬆開。

“第孫!第孫?第孫……”無論劉秀如何呼喚,祭遵都已睜不開眼睛。

吳漢等人見狀,紛紛跪在地上,嗚嗚地大哭起來。

在劉秀麾下,祭遵並不是最耀眼的那顆將星,但他卻是兢兢業業做事的人。

他於潁川追隨的劉秀,後來劉秀被劉玄軟禁,他並不在劉秀身邊,但劉秀被劉玄派到河北巡視後,一聲召喚,祭遵便拋家舍業,追隨劉秀而去。

在河北,祭遵跟隨劉秀,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打王郎,平義軍,剿滅地方軍閥,立下赫赫戰功,乃劉秀建立洛陽帝業的肱股大臣之一。

清名聞於海內,廉白著於當世。祭遵雖然沒有看到劉秀成就大業的那一天,但他的名字和生平,卻有記錄在青史當中,他的畫像,也被掛於洛陽皇宮的雲台。

祭遵的病故,對劉秀是個不小的打擊,讓劉秀深感痛心。對於接下來的西城之戰,劉秀已不想再打下去。

對於這一點,吳漢倒是和劉秀的意見相反。

吳漢認為,楊廣、王捷已死,隗囂身邊,再無有能力之大將,另外,戎丘已被己方攻占,西城已徹底變成一座孤城,眼下正是己方一舉攻克西城的大好機會。

這個時候讓吳漢撤兵,吳漢無法接受,確切的說,整個軍中的將士們都無法接受。

討伐隗囂,已打了接近兩年,第一次漢陽之戰,以己方的大敗而告終。

己方等了那麼長的時間,又做了那麼多的準備,好不容易等到第二次漢陽之戰,而且還是己方全麵占優的情況下,又怎能主動撤軍?

吳漢的心情,劉秀能理解,軍中將士的心情,劉秀也能理解,可他實在是不願意再打了。

其實正如祭遵臨終前所言,隗囂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等到隗囂死後,己方再攻打涼州,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這兩日,劉秀和吳漢等人一直在討論己方到底要不要撤兵的事宜。

還沒等劉秀等人商議出個結果,王元從成都回到了漢陽。

王元去成都,主要的目的是找公孫述借兵的,可公孫述連根毛都沒借給他,王元是空手回到的涼州。

到了涼州之後,他也聽說了西城的戰況,得知楊廣和王捷相繼陣亡的消息,王元亦是悲痛不已。

他在涼州的武都、隴西,東拚西湊的五千來人,然後帶上這五千來人,前來增援西城。

西城城外,可是駐紮著十多萬的漢軍,王元隻帶五千人過來,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而王元自己,也的確是抱著必死之心來的。要說隗囂麾下,對他最為忠心耿耿的,其實還是要屬王元。王元對隗囂的忠心程度,恐怕都要勝過楊廣和王捷。

說來也巧,當王元帶著五千兵馬趕到西城附近的時候,劉秀和吳漢等大將都在營中商議到底要不要撤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