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托爾斯泰(2 / 2)

為了寫作這個長篇托爾斯泰下了很大的苦功他閱讀了大量的曆史書籍、回憶錄和有關報刊資料走遍了莫斯科各大圖書館尋找參加過那些戰爭的人給他講述故事無論在什麼地方他都用敏銳的眼光注視著周圍的一切不斷地作筆記為了使自己有真切的感受他特地到當年主要的戰場去了一趟在當地記劄記畫戰役地形圖進行實地考察到寫作時他每天一早就走進書房不準任何人打擾夜間他的妻子在寫字台邊仔細辯認他的字跡抄寫他滿是塗抹痕跡的手稿經常通宵達旦

寫完《戰爭與和平》後托爾斯泰休息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1870年的夏天他整天同農民在一起耕地、割草後來他又學習起希臘語來隔了不長時間他要求教師對自己進行一次考試結果他竟然能夠不用字典就譯出希臘文使教師驚詫極了早在十年前他就辦了一所供農家孩子讀書的學校現在他又為孩子們編寫起《識字課本》為此他又鑽研物理學、曆史學、人類學、地理學研究阿拉伯和印度文學親自翻譯與改編了近700篇故事後來他又把課本進行精簡廣為發行使好幾代俄國孩子用這個課本學會了讀和寫

有一天托爾斯泰又一次拿起《普希金文集》閱讀當朗讀到其中一個片斷時他不禁喊道:“多麼好多麼質樸開門見山也不用開場白”說罷立即提起筆來開始了一部新的長篇小說的寫作這部小說便是1877年完成的著名的《安娜·卡列尼娜》小說反映了農奴製改革後俄國社會的矛盾對貴族資產階級社會的政治、法律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安娜·卡列尼娜》寫作的最後階段托爾斯泰越來越感到對自己生活的不滿他意識到地主和農民不可能攜起手來因而感到絕望甚至想到自殺後來他把注意力放到宗教上去閱讀了許多宗教書籍並徒步十天到一個修道院去朝拜他去了解貧民的生活並向他們施舍甚至寫文章呼籲土地應當成為公有此後他對自己優裕的物質生活感到良心不安時常幹農民的活甚至和農民一起吃黑麵包

1887年正當托爾斯泰思想上日趨矛盾的時候他的一位當檢察官的朋友向他講述了一個案件:有個普通的姑娘受到一個貴族的欺騙結果墮落受審托爾斯泰對這個案件很有興趣兩年後他以此為題材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複活》《複活》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貴族聶赫留道夫在法庭陪審時發現被誣告為殺人犯的妓女卡秋莎瑪絲洛娃就是以前被他引誘以致墮落的一個農奴女兒聶赫留道夫為了減輕“良心”的譴責想方設法營救卡秋莎一直跟蹤到她的流放地最後他在懺悔中求得精神上的“複活”

這部小說對俄國的國家製度、教會製度、社會製度和經濟製度作了激烈的批判但又宣傳了不以暴力抗惡、用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宗教來拯救人類的說教

托爾斯泰寫《複活》的時間前後長達11年這部小說在1899年3月開始在《田地》雜誌上發表連續刊登了一年由於書中批判了教會托爾斯泰被革除教籍

晚年時托爾斯泰的思想發生了更大的變化他不再出席貴族們舉辦的社交晚會甚至不願在家裏接待高貴的客人他的裝束完全像個普通農民並且自命為“1億農民的律師”他主張必須消滅土地私有製但又反對用暴力方法把土地從地主手裏剝奪過來他認為隻要人們拒絕到地主土地上去勞作地主就會放棄自己的土地因為他們無利可圖但是他的主張得不到任何人的響應這使他思想上的痛苦越來越深

托爾斯泰與他妻子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了她堅決反對丈夫的觀點不同意他放棄1881年後寫的一切作品的版權也反對他和農民生活在一起

這一切使托爾斯泰失去了繼續在波良納莊園生活下去的信心於是發生了本文開頭敘述的他離家出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