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首*發www.Klxsw.com
雕塑大師法朗索瓦·奧古斯特·羅丹於1840年11月12日出生在巴黎拉丁區巴萊特街父親原是諾曼底農夫後來遷居巴黎在警察局做一名小職員母親是個溫柔賢惠的家庭婦女
羅丹從小酷愛繪畫父親想讓兒子有個好的前程送他去讀書可他心裏總惦記著繪畫當他十四歲時向父親提出要到潑提特設計學校去學畫畫對於兒子的這個要求父母都非常驚訝他們怎麼也想象不出兒子為什麼會愛上這個職業出於無奈父母隻好滿足了他的要求
在潑提特設計學校羅丹遇上了勒考克老師他在勒考克的影響下向當時法國保守、僵化的學院派發起挑戰因此遇到了重大的打擊和報複他曾三次報考法蘭西美術學院主考的學院派分子說什麼也不肯錄取他
勒考克鼓勵他說:“這是你可能遇到的最好事情你認為米開朗基羅需要進美術學院嗎”
為了培養他的得意門生勒考克傾注了全部心血
羅丹對恩師說:“我該如何感謝您呢”
勒考克說:“創作創作創作直到你覺得手都要累得掉下來為止”
為了糊口羅丹離開法國前往比利時從事裝飾品雕刻被人雇傭雕塑商品的塑像在這些作品上羅丹既不能傾注自己的藝術生命也不能刻上自己的名字他這樣四處奔波著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於是他決定到文藝複興運動的發源地意大利去
在羅馬他親眼看到了被稱為文藝複興“三傑”的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拉斐爾的作品他一直沉悶的心情豁然開朗重新振作起來這時他突發了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的計劃於是他立刻告別了意大利匆匆回到自己的畫室投入雕塑創作中
在比利時一個很普通的房間裏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赤身**不停地在屋裏走著在房間的角落裏站著羅丹他正在目不轉睛地看著小夥子手裏的粘土熟練地堆壘著他麵前站立的尚未完成的塑像與行走的小夥子一模一樣塑像表麵光滑是一個身材瘦長、顯得纖弱、多愁善感的青年青年右手抓著頭發左手用力地拄著一根拐杖
羅丹每天花十法郎酬金雇的這位模特已經不耐煩了隻是因為對這尊自己的翻版感興趣而忍耐著另外羅丹還欠了他好幾個星期的酬金哩
雕像用了十八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羅丹為它命名為《被征服的人》然後把合夥人凡·拉斯堡請來觀賞這尊雕像
凡·拉斯堡仔細地審視著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太像真人了”
這是一尊與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每一個細小的部位都十分精確而真實這個年輕人右臂舉起是一種痛苦的反抗姿態軀幹和兩腿平滑而優美
拉斯堡又說:“它是一座相當美的雕像你使用了一種全新的雕刻語言人們會把你當成異端來看待呀”
拉斯堡一邊感歎著一邊用手輕輕地撫摸著每一個精致的部位眼睛裏閃著異樣的神色
羅丹憤怒地說:“你覺得有什麼不合適嗎它又不是《大衛》”
拉斯堡似乎什麼也沒有聽見仍然仔細地審視著說:“美中不足的是他手裏拿的拐杖太多餘了使它遜色不少”
羅丹聽了思忖片刻:這座雕像不是英雄而是被征服的人沒有必要非要去掉拐杖不可於是沒有接受拉斯堡的建議
這尊雕像給拉斯堡的印象很深回去後他找了幾個有影響力的朋友說:“我的朋友雕塑了一個很有價值的雕像你們幫幫忙爭取把它推薦到布魯塞爾的沙龍去”
朋友們果真幫忙把《被征服的人》送進布魯塞爾的沙龍裏去了沙龍開展那天《被征服的人》被安排在一個光線黑暗的角落裏僅能從正麵看到這尊雕像
展室裏的人逐漸多起來忽然有人驚呼:“它太像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