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希伯來人與猶太教(2 / 2)

公元前722年,兩河流域北方的亞述帝國侵入以色列王國。攻陷撒馬利亞,俘虜了以色列國王和臣民兩萬七千人,以色列變為亞述帝國的一個行省。南部猶太國雖未被消滅,繼續存在一百三十六年,但已淪為亞述的附庸。

公元前605年,亞述帝國被新巴比倫所滅,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於公元前588年率軍進入巴勒斯坦,圍困耶路撒冷十八個月之久,攻陷之後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並把上萬猶太人不分貴族平民俘虜到巴比倫,成了“巴比倫之囚”,猶太國滅亡了。

公元前538年,波斯人在居魯士的領導下征服了新巴比倫。波斯人為了利用猶太人抵擋希臘人和埃及人的入侵,便讓猶太俘虜返回巴勒斯坦,並幫助他們重建了耶路撒冷和聖殿。猶太教的教義、教規和禮儀等也都完善地確定下來。

波斯人委任總督統治巴勒斯坦約二百年。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王亞曆山大的鐵騎開始征服巴勒斯坦,攻陷耶路撒冷後洗劫了這座古城,城內的建築大都被摧毀,從此巴勒斯坦地區又處在希臘人的統治之下。

亞曆山大死後,馬其頓帝國分裂成三個王朝。以埃及為中心的托勒密王朝於公元前301年征服了巴勒斯坦,並把上萬猶太人掠往亞曆山大城,於是亞曆山大城又成為猶太人的一個聚居地。猶太教在這裏吸收了希臘文化,進一步發展了。

後來,塞硫古王朝取代托勒密王朝而統治巴勒斯坦。塞硫古統治者對猶太人實行民族壓迫和宗教迫害政策,激起了猶太人的反抗。

公元前165年,猶太人在瑪卡比三兄弟的帶領下,高舉振興猶太教的旗幟舉行起義,並建立起神權政體的“瑪卡比王國”。但瑪卡比王國內部的宗教派係鬥爭十分激烈,各派爭鬥的焦點是耶路撒冷聖殿的控製權。就在這種爭鬥的同時,公元前63年,羅馬大將寵培率軍攻陷了耶路撒冷,猶太人被屠殺一萬二千餘人,還有大批俘虜被押往羅馬。

羅馬把巴勒斯坦交由敘利亞總督統治。羅馬統治者對猶太人征收苛重的捐稅,並一再劫掠耶路撒冷聖殿及庫藏,從而激起了猶太人的仇恨。

公元前53年,即羅馬統治猶太十年後,猶太人發動了大起義,反抗羅馬統治。這次起義雖失敗了,但猶太人的反抗鬥爭仍未停止。公元前4至3年,乘國王希羅德死後的混亂之機,猶太人再度發動起義。起義在三個地區發生,其中一個地區的領導者是國王的奴隸。羅馬統治者嚴厲鎮壓,起義城鎮全被焚毀,起義者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

鎮壓並不能阻止起義的發生。繼公元6年起義之後,公元66年,猶太人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起義,被羅馬稱為“猶太戰爭”。起義者消滅了耶路撒冷的羅馬駐軍,鬥爭堅持了四年。直到公元70年,羅馬軍隊才重占耶路撒冷,並開始殘酷殺害起義者。

大批被俘虜的起義者都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至出現“沒有地方再立十字架,沒有十字架再釘人”的情況。除死難者外,耶路撒冷居民被賣為奴隸者達十七萬人。起義雖然一再失敗,但猶太人對羅馬的仇恨並沒有泯滅。猶太人多次舉行起義,都被羅馬當局殘酷鎮壓了。猶太人一直未能擺脫苦難,猶太教也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更能給人以精神安慰的教派出現了。這一教派篤信“救世主”將拯救猶太人,並且有許多狂熱的“先知”到處宣傳這種觀點。

基督教就是在這種篤信“救世主”的教派的基礎上,於公元一世紀在巴勒斯坦產生的。基督教的創始人叫耶穌,他的父親是個木匠,他的母親叫瑪利亞。他成年之後開始在巴勒斯坦收徒講道,傳播基督教福音。耶穌及其十二個門徒在猶太人下層傳播“福音”,主張人人平等,反對剝削壓迫,組織禮拜團體一起講道祈禱,並互相幫助救濟。耶穌的傳教遭到猶太上層和羅馬當局的嫉恨。結果,這位基督教創始人在耶路撒冷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公元132—135年,猶太人再次發動大起義,但仍然逃不脫失敗的命運。至此,猶太人的國家徹底滅亡了。羅馬把猶太地區改名為巴勒斯坦。猶太人開始大規模地流亡出境,揭開了長達一千八百餘年的猶太人大流散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