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伽什最終奠定霸主地位的要算同烏瑪打的那一仗。烏瑪與拉伽什隔幼發拉底河相望,城池堅固,兵精糧足,向來不買拉伽什的賬。安那吐姆知道周圍的國家能否徹底臣服,就看自己能否啃下烏瑪這塊硬骨頭了。於是,他在農閑之際厲兵秣馬,集訓士卒。
安那吐姆是個粗中有細的國王。在集訓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五千名步兵雖然進退有序,渾如一體,但盾牌過小,不能遮住身體,因此很難防身,往往尚未同敵人接觸的時候就被敵方弓箭殺傷了。為了戰勝敵人,他發明了一種高出士兵脖頸的盾牌,士兵拿在手裏,隻露出頭臉,行進的時候扛在肩上,迎戰時槍頭朝前,齊刷刷一齊指向敵陣。
一切準備就緒,他就向烏瑪宣戰了。他們來到了烏瑪城下。
烏瑪早有準備,正嚴陣以待。雙方軍前的祭司先主持祭祀儀式,祭戰神寧吉爾蘇。祭畢,安那吐姆一聲令下,帶領方陣壓向敵軍。
烏瑪的弓箭手在兩陣中間射出一陣箭矢,都被拉伽什前排士兵的盾牌擋住了。弓箭手射完箭矢,慌忙撤離戰場,留下兩軍主力廝殺。
安那吐姆身強力壯,先用槍撥開敵方刺過來的長矛,然後抽回右手,將長槍猛地紮向麵前的敵人。那生得黝黑的烏瑪士兵,年齡不過二十歲,眼睛裏閃著恐懼的光,急忙用圓盾阻擋。安那吐姆臂力過人,將槍尖一抖,竟穿透藤條編的盾牌,直刺入那士兵的腹部。隻聽“唉喲”一聲,那士兵倒在了地上。安那吐姆拔出槍,又向另一個紮去。
雙方展開了肉搏戰,金屬的撞擊聲、**的撕裂聲、將領的喊叫聲和士兵的慘叫聲響成一片。拉伽什的軍隊占了上風,一會兒工夫,烏瑪的士兵開始逃跑。後麵的士兵沒有反應過來,迎頭撞到一起,陣勢亂成一團。安那吐姆喘著粗氣,揮著帶血的長矛,喊道:
“殺呀!”
全軍順勢追殺,大獲全勝。戰場上遺留下來三千餘具烏瑪人的屍體,這對於小國寡民的烏瑪來說簡直是巨大的損失。烏瑪恩喜不得不向安那吐姆投降,並且賠款割地,贖回俘虜。從此,將這仇恨咽到肚子裏,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安那吐姆論功行賞,將獲得的戰利品都分給士兵。百姓得了實惠,皆大歡喜。鄰國見拉伽什勢大,都主動前來結好,向拉伽什奉獻禮物。拉伽什便成了兩河流域南部的霸主。
幾個城邦聯合起來,既可互相幫助,又可取長補短,對社會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