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爾人豐富的諺語有少數被記錄在泥板文書上,其中有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風氣。比如:“窮人死掉比活著強”,“想吃肉就沒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是丈夫的未來,兒子是父親的靠山,兒媳是公公的克星”。有的是生活經驗的深刻總結:“鞋子是人們的眼睛,行路增長人的見識”等等。
兩河流域的神話傳說特別引起後人的興趣。人們發現,基督教《聖經·舊約》中的一些故事的淵源在古代兩河流域。如有一首敘述神創造世界故事的詩歌與《聖經》的創世故事十分相象,都說神在第六天創造了人,第七天休息。《聖經》中講蛇引誘亞當、夏娃偷食禁果,兩河流域的神話也講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誘而犯罪。
《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古代兩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詩,詩中塑造了一個蔑視神意、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並表達了人們希望獲知生死秘密的願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詩。
兩河流域科學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麵。蘇美爾人已經知道10進位製和60進位製,後者在古代兩河流域的應用得更為廣泛。我們今天度量時間用小時、分、秒,以及把一圓周分為360度,都是繼承了兩河流域古人的成果。他們的麵積單位、重量單位也多是60進位。古希臘、羅馬都采用了這裏的一些重量單位,歐洲有的地方甚至一直沿用到18世紀。
古代兩河流域的天文曆法知識直接影響了歐洲的天文學。蘇美爾人按照月亮的盈虧把一年分為12個月,共354天,同時設閏月調整陰曆陽曆之間的差別。到公元前7世紀,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製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並以他命名這一天,其順序是:
星期日(太陽神)
星期一(月神)
星期二(火星神)
星期三(水星神)
星期四(木星神)
星期五(金星神)
星期六(土星神)
直到今天,歐洲各國每周7天仍以這7星命名。不過,當時的曆法仍是粗糙而不甚準確的。
此外,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對藥物、植物、動物、地理等等也有豐富的知識。
早在5000多年前,兩河流域的人們就創造這樣發達的文明,真是令人神往。歐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臘文化。然而,當古希臘人還沒有邁進文明時代的時候,兩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經延續了約2000年。希臘人後來的許多成就,就是在兩河流域文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