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江湖千重浪,滄海幾片桑田?笑江湖春秋幾度,隻見三縷晚霞映雪,轉眼已過百年。卷開青史讀得幾行名姓,又引多少英雄折腰,紅顏盡老?無情歲月多載有情兒女,又有多少血淚盡染江山?幾縷肝腸寸斷、情意綿綿。時而目覽蒼穹之悠悠,英雄之成敗,卻也隻在濁酒一壺相逢時,今朝多少笑談中止。
六月三伏,驕陽似火不禁盡籠天地。自打蒙古鐵騎入關以來,多年屢犯中原,宋民百姓苦不堪言。此番正趕時至晌午,如火般的陽光照耀著似是無邊的黃土古道。陣陣暖風吹襲,不禁卷起一陣又一陣的黃沙。此時的人間,便仿若是個碩大的蒸籠,盡蒸世間百姓。酷暑折磨世人,然而世人又當如何?炎風陣陣間,不禁帶有一股似熟非熟的人肉氣息。
亂世之秋,英雄又當如何?卻似那看似平靜的海麵,早已暗流洶湧。
亂世,還在繼續......
貴州原本富饒。南宋初年,一遊方武人乃至於此,深為此處景色風土所感,遂定居於此。設武館,以謀生路。此人姓桓,單字名生。曾以一套家傳的“桓氏十八路棍法”而盡敗天下英雄,從而固根於此。結英豪,廣招門徒。
桓生有二子。長子桓靈,次子桓越。桓生死後,長子桓靈便承主位,並常施厚恩於百裏鄉民,民眾深感其恩,故口碑甚佳。隻恨桓靈命短,年方四十便命歸於天。後桓越接兄之業,乃改“桓氏武館”為“鴻懷會”,廣招門徒、施德於民、開墾荒地、建立生意,將父兄所留之業發展至頂峰。到他五十那年,會中已有門徒千餘,百頃良田肥美,數十生意興隆,天下英雄盡皆仰慕。
桓越有二子一女。長子桓皓,性暴而善武藝。幼年得師傾傳,父故之時年已三十有二;桓越次子名喚桓攸,為人謙和好學。因叔父桓靈無後,桓越特以他延續叔父香火,父亡時年方七歲;桓越還有一女,名喚桓惠,長攸十三歲,小皓十二歲。生相貌美,性剛正,自小習武喜弓善射。自小便禮讓可親,桓越亡時年已二十。
且說桓越五十三歲病危,深知長子桓皓性情太烈,故欲立七歲的桓攸以承主位。臨危之時曾邀女兒桓惠獨至房中商議。桓惠道:“父親言之甚是。我兄性情太烈非主位佳選,父親擇攸弟以繼之實乃良策。”桓越點頭,長歎道:“隻恐攸兒年幼軟弱,不堪負以重任。”桓惠道:“父親放心,有女兒在。定竭盡全力輔佐攸弟。”桓越大喜,言道:“我知你與攸兒自小交好,今將大事與你,為父死無憂矣。”言畢,吐血身亡。桓惠哭泣於地,遂令會中眾人入,並告以其父臨終遺命。眾人聞之感恩依命乃尊桓攸為主,並設新堂,擇吉日以正大位。
且說消息傳至桓皓耳中。桓皓大怒,言道:“黃毛豎子,豈能繼以大位於他?更兼我妹行事自專,分明不把我放在眼中。”心中越想越怒,當下便欲領席下眾人前往問罪,可卻被手下一人攔住。
桓皓閃目觀瞧,見攔己者身材不高,生得尖嘴猴腮,四十多歲的年紀。非是旁人,乃己之門客,姓商名譽,平日多有計謀。今日既見他來相攔便自問道:“先生何以攔我?”商譽道:“公子欲以席間數人而敵貴州傾城之眾乎?”桓皓聞言自知不敵,遂收劍歸座。相問道:“先生何以教我,令主位與我而不與我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