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八章 一條道走到黑(2 / 3)

在麥承恩到來之前,錢太後略略瀏覽了數篇章疏——

“城南傳言四起,處處非議勳戚,聽聞聖母不查證傳言、辨明是非,反而一意罷斥賢良,何以服人?勸聖母勿行無德之舉!”

“凡事皆有兩方,何故隻從重罷去李佑官職?此乃賞罰極不公之例,人主豈能昏庸若此,願聖母聞過即改,以為天下法!”

“聞聖母得知李佑過錯,如獲至寶,迫不及待,必欲除之而後快。為人君者器量不可偏狹,心胸應容萬物!”

經過一夜,錢太後心態其實已經略略平和,但看到一個個賣直撒潑的可惡嘴臉,以及無德、昏庸、偏狹等字眼,她心中的火氣再次升騰。

待到麥公公到來,翻過禦史章本後,擇重點向太後奏道:“範忠為河南道掌道禦史,昔年由歸德千歲引薦。”

什麼?!錢太後感到心口好似被猛然刺了一刀。別人也就算了,連親生女兒也想渾水摸魚?時間還把握的如此緊密!難道想眾叛親離嗎!

深吸幾口氣,她穩住心情,下諭道:“召歸德長公主覲見!”

廟堂傳言之一:景和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午時,歸德長公主入慈聖宮麵見皇太後,其時屏絕旁人於殿外。後見長公主臉色鐵青,自殿中負氣而出,似是不睦。

廟堂傳言之二:景和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未時,李僉憲入十王府麵見歸德長公主,其時屏絕旁人於殿外。後見李僉憲臉色鐵青,自殿中負氣而出,似是不睦。

傳言且不提,當日下午,在歸德長公主離開後,大發雷霆的慈聖皇太後又下了兩道詔旨送達六科,這次是兵科同吏科一起坐蠟了。

第一道詔旨送兵科,太後直接特簡魏國公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提督巡捕五營;第二道詔旨送吏科,特簡光祿寺少卿黃鑒兼理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

按說五軍都督府都是勳貴的自留地,太後特簡無可厚非,但在這個敏感的情況下,此舉示威的意味十足,更何況還加了提督巡捕五營這個特殊官職。九門之內,除了拱衛皇城的天子侍衛親軍,就是五個巡捕營武力最強了!

黃鑒的任命,也顯出太後破釜沉舟的意味,連尚在李佑手裏的檢校僉都禦史都不要了,直接讓黃鑒以光祿寺少卿兼任五城提督,這分明是打算甩開巡城禦史單幹,將負責京師治安的五城兵馬司係統也變成勳戚自留地!

聯想力豐富的人已經想起,如果五城兵馬司弓兵、火甲和巡捕五營官軍全部歸勳貴直領並受皇家遙控,這像什麼?

要知道,當年隻有錦衣衛官和東廠太監曾經提督總領過兵馬司、巡捕營…號稱無孔不入,令人聞風色變。

經過昨天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人關注六科。此兩道詔旨內容傳出來後,輿情再次大嘩。經過李佑這個導火索,聖母皇太後今天絕對又被禦史們的上疏惹得大怒,居然發了更大的狠!愈加往大裏鬧!

反應最快的,是檢校右僉都禦史李佑,不愧為近日湧現出的反勳貴急先鋒。太後的新詔旨下午才到六科,李佑當夜就向通政司遞上了奏本,作為一名都察院台垣官,可謂是盡職盡責的典範。

二十八日清晨,宮門剛開,通政司便將奏本交到會極門外的司禮監文書房太監手裏,司禮監知道事情重大,也不敢滯留,又迅速將李佑奏本直接呈給慈聖宮。

李佑的奏疏沒有密封,傳播的也很快,成為一個風向標。

他的奏疏傳開時,很多人還正在琢磨怎麼寫奏本刷聲望。有人笑言:“昨天是罷他自己的官,李大人不便上疏諫言求望。眼見其他禦史紛紛上疏,他一定忍到饑渴難耐並手癢了,隻怕專等今日之事出手罷。”

比李佑的奏疏更早到達慈聖宮的,是錢太後的兄長新寧侯錢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