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1 / 2)

第1021章 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

李邦華的話提醒了朱由檢。

根據奉行叢林法則及實用主義地歐洲人的秉性,荷蘭人搬遷至呂宋之後。

極有可能會抱著建立獨立王國的想法,打算在呂宋建立法外之地,試圖淩駕於當地律法之上。

“台灣總兵當遣重兵向熱蘭遮城附近運動,監視荷蘭人在撤離過程中。、

不會生發其他意外狀況,並可根據實情,隨時決定采取任何措施!”

這幾年間,隨著局勢的穩定和好轉,大明駐台灣官軍已經奉命進行了擴軍。

吳群從移民中征召了兩千人入伍,台灣駐軍總數量已達到六千人的規模。

其中最新式的米涅槍也配發了三百杆,這種代差型武器足可以牢牢壓製住荷蘭人的火力。

朱由檢下令台灣官軍向熱蘭遮城挺進,為的就是防範荷蘭人在得知不能在呂宋駐軍後的激烈反應。

如果荷蘭人不按期撤離,明軍將會采取強硬措施,對其進行無情地軍事打擊。

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

荷蘭人倘若能嚴格遵守協議,按時撤離台灣島,那兩軍再次發生衝突的場麵將不會出現。

而要是荷蘭人出爾反爾,那撕毀協議的罪名肯定是他們的。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還是疏忽了。

也不知有意還是無意,荷蘭人在協議當中,並沒有提及搬遷至馬尼拉之後,己方是否還可以保留適當的武力這一條。

朱由檢估計,在接到大明內閣的知會後,荷蘭人肯定會再次派出使節前來談判,要求在呂宋保留某些特權。

但這些條件是絕不會被允許存在的,不管荷蘭人以什麼借口都沒用。

大明官軍有信心捍衛公平貿易原則,會充分保障各國人員在呂宋的合法權益,不論你是來經商還是工作,隻要你不違法,你的私權會得到有效維護。

如果你抱著高人一等的心態,想要時時處處享有超出他人的特權,那對不起,你會失望的。

朱由檢猜測,在大明官軍連番強勢大勝之下,荷蘭人最後會采取妥協的策略,不會堅持在呂宋保留軍隊這一點。

與西班牙這種貪婪自大的國家相比,現在的荷蘭正處於朝氣蓬勃的國力上升期。

全國自上而下還是以賺取更多財富為目的,況且他們的主要利益是想壟斷大明商品在歐洲的經銷權,所以不會因為這點事情與大明撕破臉的。

再說荷蘭人也不敢。

經過攻占馬尼拉的戰鬥之後,大明軍隊強悍地戰鬥力再次得以充分展現在他們麵前。

欺軟怕硬的歐洲人會自動選擇與強者為友,而不是為敵。

何況大明的強大不僅是體現在軍力上,在經濟上也是他國無可匹敵的存在。

“內閣要從將作局、鑄幣局選派人手赴馬尼拉開設分局,於呂宋勘探黃銅礦,熔煉之後就地鑄造錢幣。

用以與呂宋及周邊諸國交易,采購玉米、棉花、大豆等雜糧運回國內,已供應我朝畜牧業之發展。

皇明商會,尤其是四海糖業要盡快進駐馬尼拉,在收購甘蔗後就地榨糖,就地分銷或者交由荷蘭人遠銷歐洲。”

呂宋的銅礦資源才是朱由檢最眼饞的,糧食及其他經濟作物還在其次。

鑄幣這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也是大明朝廷財政收入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