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謔!好大一條長角的黑魚(1 / 3)

第一百六十五章 謔!好大一條長角的黑魚

襄陽城南,襄水河畔。

水在南為陰,城在北為陽,襄陽之名也因此得來。

南宋末年的襄水可不是後世的那條臭水溝-----南渠。

狹小,漂浮著各類生活垃圾。

宋代禮服撰《橘水集·卷六·書鄭州孟亭壁》記載:“襄江(水)在襄陽南二裏三十步,出柳子山下,分兩派,北流為檀溪,南流為襄水。”

清同治《襄陽縣誌·山川》雲:“襄水,則凡西南諸山所出之水,由長渠入漢者皆是也。”

由此可見,在古時候的襄水可不是一條小河,而是入漢江能在發大水的時候水淹七軍的一條大河。

可惜後世的人們見不到這一曆史光景了,自打明朝開始,這條襄陽人的母親河源頭就開始漸漸枯竭,然後在萬曆年間改建成了一條排水渠。

直至後世今日在襄陽人的眼中,提起南渠的第一印象就是那條臭水溝。

冬日裏的河泥凍得很是堅硬,表麵上還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積雪。

哲一揮舞著鋤頭往往要數下才能帶起一塊泥來。

而郭襄則是用木鍤(古代由木頭製作的鐵鍬,鍬頭直上直下沒有弧度)將挖出的泥土一鏟一鏟的將這些挖出的河泥裝進木車裏。

如此的分工,是道士臨行前特意交代哲一要多照顧郭襄身子虛的結果。

不遠的地方老魚頭正看顧著兩個孩子在河邊玩耍,這種要出大力的體力活並不是他一個走路都顫顫巍巍的老人家能幹的。

小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在郭襄這邊幫不上太多忙後就被放了假,在一處平坦的河岸上玩起了雪,嬉笑著好不熱鬧。

哲一在翻了幾鋤頭泥後,便發現一旁的郭襄正杵著木鍤怔怔出神,心情似乎不太好的樣子。

可他一個紙人化身,雖說有著一定的智慧,但哪裏又懂得了那麼多的人類情感,於是隻能停下手裏的活,好奇地看著她。

就這樣足足過去幾分鍾後,沒有聽到鋤地聲的郭襄突然回過神來,抬起頭迎麵就看到了哲一那好奇地目光。

此刻的她有些不好意思,臉色一紅,感覺自己受到了照顧還偷懶,實在是有些不應該。

誰曾想哲一卻是一點都不在乎,微微一笑就開始用手比劃了起來。

“你怎麼了?”

“我……我沒事的。”郭襄看懂後輕輕搖頭,“就是有些擔心青玉,也不知道他有沒有遇到什麼危險。”

聽完郭襄的話後,哲一露出了然的表情,繼續比劃起來。

“他很安全……有那個人在身邊……如果出了事……我會消失。”

郭襄連猜帶蒙好不容易明白了他要表達的意思後,長鬆了一口氣。

“是啦,他是你的主人,真要有什麼事你一定會感覺得到的呢。但我還是有些擔心啊,我好怕青玉因為幫我而有個三長兩短。”說到這郭襄的表情又有些沮喪起來。

“找破虜的事本該由我去的,那才是我該做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你們像小孩子一樣照顧著。”

哲一想了想,然後指了指自己,又指向不遠處的老魚頭,最後將目光放回郭襄身上,開始比劃起來,“不要逞強……有什麼樣的能力做什麼樣的事,我能幹就幹活……老魚頭是老人幹不動就休息……而你需要量力而行。”

哲一的意思簡單而又直接,像極了某些教書先生講的道理。

此時郭襄看向他的眼神有些奇特,“你和青玉真的有些不太一樣,他那人好像很了解我,本事也很厲害,但又總是讓人覺得神神秘秘的,心裏總是裝著很多事,也總是沉默。而你卻更像是一個喜歡暢暢而談的溫和書生……”

此刻若是葉明哲在的話肯定會有些驚訝,因為這樣的哲一正是多年前的他自己,對人和善溫文爾雅,也總是喜歡總結一些道理,妥妥的陽光開朗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