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九章 東皇飛升,人間傳說(2 / 2)

張凡的聲音,猶自從九天上傳來,不以距離而飄忽,聲聲清晰入耳。

“他朝回返,再履人間,與天下英雄,煮酒品茗,坐而論道,不亦快哉!!”

“吾去也!”

一聲“去也”,長虹貫日,其上負手而立的人影,在眾人的目視下飛快地縮小著,終至九天之上,入得靈仙一界。

東皇已去,長虹不散,恍若凝固,接天連地!

良久良久,連雲山脈外都是一片沉默,仿佛不是百萬群仙彙聚,不是那萬龍盤旋長空,若是夜半荒原,連蟬躁鳥鳴也無。

不知過了多長的時間,那接天連地的長虹漸漸淡去消散,所有人才仿佛從某個特殊的情境中掙脫了出來,恢複了思維的靈動。

“引動分寶岩和神通樹上的講道功德,合二為一,化作後天功德法寶,庇護法相宗山門!”

“東皇做事,還是如此滴水不漏,飛升之際,尚能安排得萬無一失……”

不知是何人,歎息出聲,其中欽佩,溢於言表。

真正明眼人,不為那驚天動地的聲勢所震,反而在心中感歎張凡的慎密與老辣。

現在想來,張凡在講道時立分寶岩散萬寶,植神通木結累累神通果,所作所為,無不有其目的在,又讓人說不出半點話來,承情心中,如此手段,當真是可敬可佩。

曲終人散,本是世間真意,東皇既去,百萬群仙多是對著法相宗山門處遙遙深禮,隨後遠去。

喧囂至極,歸於了平靜。

此後多年,往來秦州連雲山脈的人間修仙者們,多會專門往法相宗一行,一看那功德至寶,一窺那人間頂級宗門氣象,遙想東皇當年聲威……

往來朝拜者,不絕於路,一場盛事,久遠流傳,為修仙界佳話,不知鼓舞勵誌了多少後起修士。

每每這個時候,他們往往就會轉述世間大神通者論斷,或口口相傳,或立諸文字,皆是極言他日若是東皇歸來,重現人間,就是靈仙界破滅之時。

東皇,已成傳說!

……

他們終究隻是外人,隻是過客,自然不知道在東皇飛升靈仙,負天下之望時,法相宗山門內分寶岩上,一眾人等神態各異。

“我說過,吾為人族,不為妖皇;但我會還你一個妖皇!”

當代龍王敖空神色複雜,眉頭緊鎖,張凡此言他始終思之不透,不明白那妖皇要如何“還”得出來。

……

“分寶岩、神通樹,集講道大功德,有天心護持,萬靈庇佑,加以周天星辰圖,相信燭師兄定能庇護宗門無恙,待吾歸來!”

燭九霄的耳中,猶自回響著張凡臨去時所言,自言自語地說道:“張師弟啊,你都做到了這個地步,燭九霄若還是庇護不得宗門,那這千八百年間,死於吾手的那些天下強者,未免也太過冤枉憋屈了。”

“待你歸來,定是宗門如故,親眷安然。”

……

神通樹下,惜若、婉兒、悠悠……

張凡親眷,除卻視之如路人的張濤一脈,不忍其見此分別場麵的老爺子外,盡數集於此。

他們一個個目露傷感之色,仰著頭,望向神通樹上,七個猶自青澀的碩大神通果。

在這神通樹根植分寶岩後,這七個神通果上,隱然有玄黃色雲氣繚繞,與此前有大不同,卻也還遠不到成熟的時候。

惜若等人,張凡的七大弟子,卻寧願這七枚神通果,永遠是這般模樣,永遠不要成熟。

“我之氣運功德,皆與此神通果樹相連,上結七果,為我平生最為得意的七大神通術。”

“若是此行順利,待我歸來,有漫長的歲月,可供我們一起等待它們成熟;若是事有不諧, 當我不在這天地間時,就是七枚神通果得享大氣運而瞬間成熟際!”

“要是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各取一果,或傳承衣缽,一脈不絕;或承我大願,重樹仙道……皆由自主!”

……

“什麼神通果,什麼衣缽大願,惜若都不感興趣,我們隻想你平安歸來。”

“你知道嗎?我最想聽到的是什麼?”

“很簡單,隻要四個字就行了。”

“……等我回來!”

良久良久,一聲幽幽歎息,從神通樹下傳來,似可透過空間與時間的阻止,一直遠遠傳出,甚至傳入了那靈仙闕缺口當中。

張凡的背影,頓了一頓,似是聽聞到了什麼,最終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聽到一般,舉步,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