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國樓市一麵瘋狂,地王頻現,房價飛漲,同時新一輪通貨膨脹開始抬頭。情急之下,中央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一係列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直擊樓市要害。與此同時,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全球經濟放緩,股市跌跌不休,中國房地產業開始遭遇逆流。
2008年以來,央行又多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讓剛從**跌落的地產界風聲鶴唳。急於回籠資金的開發商,終於打響了促銷大戰。而麵對持續震蕩的樓市,對高房價怨憤不已的購房者,開始了長久的觀望。與之相應的是,曾一度風光無限的地王,陷入了進退維穀之境。隨著地王之痛的蔓延,各大城市的土地市場也異常蕭條。
奧運會剛一落幕,央行又與銀監會聯合出台了《關於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讓眾多開發商行將斷裂的資金鏈更加不堪一擊。不僅中小房企,就是行業領袖也如坐針氈,苦撐危局。一場場壯士斷腕的悲壯場景由此展開……
進入秋天,全球金融海嘯愈刮愈猛,救市之聲不絕於耳。麵對一蹶不振的房地產業,救與不救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麵前的必答題。在千呼萬喚之後,各種調控政策開始鬆動。11月5日,國務院終於出台擴大內需、保證經濟增長的“十大措施”。4萬億人民幣的政府投資,成為全球矚目的救市豪舉。
但,被衝動、**和資本規則推向險境的房地產業,能結束大起大落的命運輪回嗎?那些縱欲過度的開發商,又將麵對怎樣的懺悔與救贖?他們將如何度過危機?是力挽狂瀾,還是末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