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聯邦於公元2074年派出史上第一艘移民艦--“先驅者號”,船上搭載著第一批總計200名身強體壯的優秀人類,有各行各業的精英、久經沙場的軍人和一些富有經驗的老宇航員。船上還裝有所有種類植物的種子和動物。“先驅者號”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考慮到航行時間過長的問題,艦上所有人及動物采用人工冬眠的方式度過漫長時間。終於,“先驅者號”到達了火星,艦長史泰德上將激動不已,他為自己能見證並引領人類曆史上在宇宙中邁出的這重要一步而感到興奮、自豪,他隨即將登陸火星的日子定為星曆0年!
至星曆1年,地球聯邦總計又將另外5艘移民艦成功送達火星,火星上移民總人數已達1179人。但不幸的是,有一艘名為“開拓者號”的移民艦在航行途中遭遇不明等離子風暴,艦船徹底被毀,船上186人全部罹難,他們沒想到自己的冬眠將不會醒來。
星曆4年,期間不斷有新的移民到達火星。人類疆域再度擴大,且地球聯邦已計劃向太陽係的另外六大行星進行移民並開發各行星的衛星。而此時人類科技領域的另一重大突破使移民的進展變得更加順利,著名科學家帕拉傑發明了生態罩,這一裝置通過在星球表麵上安置幾個力場產生器從而製造一個人造力場產生人工重力,創造出了類地環境,使人類不用再怕在太空中飄走。而這與此同時還解決了人類在太空中的呼吸問題,空氣被人造重力留在了星球表麵,人們無需再穿著宇航服,所需要做的僅僅是再種些植物來進行氧氣循環罷了。
星曆6年,“八仙”計劃開始實施。地球聯邦向另六大行星移民的計劃開始了,人類開始將疆域向整個太陽係擴大。
星曆9年,科學家納塔將戰鬥機和航天飛機進行結合並改進,製造出了空天戰鬥機,這種戰機攜帶2門激光炮及8枚熱誘導彈,並以2台核聚變引擎為動力,最多可乘坐兩人,這種小巧、靈活、機動的戰機迅速成為了當時主要的太空軍事力量。
星曆10年,“禁衛軍”計劃開始實施。月球、木衛一、木衛二等衛星均被計劃建設成為軍事基地,成為保護人類行星移民地的重要要塞。
星曆12年,納塔發現了空天戰鬥機在空戰經常彈藥不足而無法長時間作戰,需要返回基地進行維護後方能繼續戰鬥。而其對地戰鬥力幾乎沒有,根本不足以摧毀地麵設施,在地麵的防禦武器前幾乎就是活靶子。於是他對戰鬥力進行改進製造出了巡邏炮艇,他將飛船骨架擴大了3倍,2門激光炮升級成了粒子炮,8枚熱誘導彈被換成了24枚戰略核導彈,乘員4人。但這一飛船的防禦力大幅度下降,仍需要空天戰鬥機的保護。而納塔則將空天戰鬥機改名為小型戰機。
星曆20年,人類在太陽係內的移民已基本結束,人類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而舊的地球聯邦製度已不能符合人類的現有狀況,經多數的舊聯邦總統的同意,決定成立共和國,並由1位議長,10位高級議員及89位普通議員組成。而其通過決議的方式同舊聯合國很相似,所有議員可選擇投讚成票、反對票或棄權,隻要半數以上議員讚成那麼決議就被通過,但是隻要高級議員中有任何一人投反對票決議就無法通過。共和國的成立使人類擺脫了不完善的舊製度,使用更貼和實際的完善民主製度,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製度基礎。
星曆21年,議會通過決議:將普通人分為平民和公民,人一出生就能成為平民,但是隻有對共和國做出貢獻的平民才能成為公民。而公民中對共和國仍有傑出貢獻的人還會繼續按貢獻程度被分為新爵、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王爵,根據爵位的不同,人們能夠享有不同的權力。而在軍隊之中軍銜從低到高被分為新兵、士兵、列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特等兵、下士、中士、上士、準尉、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準將、少將、中將、上將。
星曆25年,科學家希伯特發明了轟星艦,他將骨架在原有基礎上又擴大了10倍。配備了3台核聚變引擎,7門離子炮,80枚核導彈和最新研製出的強化鈦合金裝甲。這種戰艦具有強大的對地戰鬥力和防禦力,以及不弱的對空戰鬥力,這使其迅速被大量采購,成為共和國主力戰艦。
星曆30年,納塔又發明了脈衝引擎,其航行速度可達1.2倍的光速,隨即,所有共和國的飛船均進行了大改裝,以脈衝引擎取代了所有的核聚變引擎。人類自此進入了超光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