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紫闋星河,金鎖龍盤;霜月流天,玉鉤雲卷。鍾呂鳴,祥雲錦,十萬禦爐檀香散。燭龍慶,從宸遊,一派仙山自心間!
自仙界創立以來,便有了“永世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寶蓋層台,四時明媚”的神奇,乃天地間最圓滿最光明的聖地。所居之人被尊稱為上仙,無不是身具大智慧大神通大福報之人,曆朝曆代受世人膜拜祈福。
據《諸天無量法藏》記載,空明界千靈族修真者丹伯陽,從天劫中領悟出道法陰陽,體認到體內真意、真念、真土三寶,潛心苦修融彙貫通,成為第一個修成正果得道成仙之人。後來,更是發宏願創立天庭,接引悟道的修真同道飛升仙界,因此被尊為九界道祖。
如是經曆了數十萬年,就在仙界達到鼎盛之時,卻傳出了一個噩耗:九界道祖坐化於大羅天三清宮。道祖坐化之後,魂魄俱化於無形,靈胎神念遁於九天之外,渺然不知所蹤!
消息傳開,眾仙悲痛之餘無不憂心,原來仙人也還沒有達到與天地同壽的地步。隻是這麼一來,又該如何修行呢?
昭熙二十年,五月初八。
厚土界,瀛洲大陸,東擎島。
今天是顧老太爺九十九歲大壽,島上大小數千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是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早在大半年以前,顧家就開始張羅,將請柬送到了瀛洲大陸所有世家貴族、名門新貴以及修真門派手裏。就算是沒接到請柬的商號、大戶,也都特意送來了厚禮,隻為表達對老太爺的尊崇和對顧家的敬重。
堆積如山的禮物當中,最貴重的,是瀛洲大陸昊天國皇帝的手書,懸掛在大廳中堂一副六尺見方的“壽”字。最珍奇的,則是當世三大修真門派之一的靈訣府,奉送的一個壽桃,這個壽桃據說是出自仙界,乃是延年益壽的至寶。
一眾賀客之中,身份最尊貴的,當屬昊天國當朝太師,同為豪門大族的謝家族長謝元禮。照謝太師的說法,皇帝本來是想親自道賀,無奈太後宿疾纏身聖躬違和,以為孝故,隻能留在宮中侍奉,為此特意囑咐他代為出麵。聖眷之濃,令人豔羨!
除了謝元禮以外,地位最為超然的,自然是靈訣府第二號人物,修真界赫赫有名的意勻真人。靈訣府宗主意肅上人閉關幾近二十年,久不見客,此次意勻真人親自道賀,實是天大的麵子。
大家如此敬重顧老太爺,究其原因共有三點。
第一,瀛洲大陸顧、顏、房、鬱四大世家,莫不底蘊深厚富可敵國,即便是帝王也不敢稍有怠慢。第二,顧家祖上先後共有七人得道成仙,在所有世家大族中首屈一指,就連向來不大理會俗世的三大修真門派,都得給顧家幾分薄麵,更何況他人?至於最後一點,則完全是顧老太爺自己的緣故。
顧老太爺雙名懶懷,自幼不喜詩書厭惡修行,任憑師長如何管教,就是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他父親為此氣得幾番嘔血,到最後徹底絕望,幹脆將他趕出東擎島,任其自生自滅。顧懶懷也不在意,一路告幫借貸遊遍整個瀛洲,後來遠涉重洋去了蓬萊大陸。在蓬萊一處深山大澤中,無意間遇到了一位精通音律的隱士,由此醉心聲韻流連其間。三十年後,盡脫塵世俗氣,背著一具古琴回到了東擎島。
起先,他父親抹不開麵子,緊閉大門將他拒之門外,顧懶懷也不說話,隻簡單彈奏了一曲,便引得百鳥齊鳴百花競放。這一下自是名聲大噪,世人競相傳頌,說顧家那位紈絝公子洗心革麵,成為當世第一流的樂師。如是又過了十幾年,到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紀,顧懶懷忽然心有所感譜了一曲《憶昔年》,一個人又是撫琴又是吹笙,聽得門外一個老者連道十八聲好。奏完後,老者當即口占一首: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裏仙林是我家。
故城人去今安在,忍聽琴笙吹落花。
吟完後飄然而去,而這首詩卻在短短數天之內傳遍了整個厚土界。一時間所有人都感歎,顧懶懷的琴聲連上仙都為之動容,於是尊稱他為“樂聖”。能稱之為“聖”,便是青史留名人所敬仰的大人物,恰逢大壽怎能不熱鬧?
到了午間吉時,顧家子孫眾星捧月一般請出顧懶懷,祝壽正式開始。先是由太師謝元禮擔任讚禮司儀,宣讀了皇帝親筆書寫的詔書,呈上賞賜的各色禮物共計九十九件,這才輪到顧氏子弟挨個磕頭頌禱。接下來,便是眾賓客輪番獻壽,一直折騰了將近兩個時辰才算結束。禮畢,作為答謝,顧懶懷彈奏了一曲《賀升平》,在眾人如潮的讚歎聲中返回後麵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