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我把故事的地點設為人人皆知的蠻荒之地,或許有些老套,但就此隻想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而關於蠻荒之地的具體位置究竟在哪,也是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答案,正如江湖一樣,何謂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同理,何為蠻荒之地,顧名思義,也就是人跡罕至,荒涼寂靜之地。
而關於這片大陸上的蠻荒之地某處蘊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不勝枚舉,莫衷一是。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是相同的:
在這片蠻荒之地的某處有一個神秘的黑森林,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入口。
其次,蠻荒之地核心地帶的總入口位於一個異常詭異,氣候變幻無常的黑森林之中。
再者,蠻荒之地核心地帶有四個主要入口,分別由凶猛異常的四大神獸看守:
東方守護之神青龍,西方守護之神白虎,南方之神朱雀,北方之神玄武。
隻有打敗或降服四大神獸才能進入到蠻荒之地的核心地帶。
最後,那股神秘力量被封鎖在一個寶盒中,隻有拿到了寶盒,才能獲得那股神秘力量。
並且,隻要能得到寶盒並從黑森林裏麵活著出來的人將擁有扭轉乾坤的力量,甚至能夠成為普天之下的王者!
這是一個傳說,誘惑力極大的傳說!
於是乎,散落在蠻荒之地四周的人們開始了為之瘋狂的自殺式的探求之旅。
從黃發垂髫的小孩,到年近古稀,身強體壯的精神矍鑠老者,不知道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想得到那股夢寐以求的神秘力量,哪怕是丟掉自家性命也是在所不惜的。可是,時光荏苒,人來人往,隻見進去的,卻不見活著回來的人,久而久之,那片黑森林就逐漸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消遣,而那片黑森林,隨著人們的慢慢淡忘,也就成了幾個世紀以來無人問津的禁地。
以上算是做個大概的批注吧。
炎夏六月,日過正午,頭頂上白得刺眼的太陽毫不留情的炙烤這這片高原,同時也包括這片高原上的兩個最強的國家——高龍邦和嶽虎國。
高龍邦,一個聽著就覺得有趣的名字,之所以叫高龍邦,原因有二:
一是因其是建立在一片廣袤平坦的高原上,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方圓延綿幾千裏的城牆將整個高龍邦維護得更是固若金湯。
另一個原因就是在這片高原上生活的大部分人都是龍氏一族,並且以龍姓為榮,當然了,還夾雜著其他不同姓氏的種族,人口不是很多,但他們的勢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綜上兩點緣由考慮,開國始祖龍傲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宣告:成了高龍邦,年號龍荒元年。
而與高龍邦僅一淵之隔的是另外一個國家---嶽虎國。同樣是一個高原之國,地勢也是相同的險峻,背靠巨刃山,幾乎成了它後背的天然防護屏障,前麵則是一條寬餘百丈,長於千裏的無底深淵,將兩個國家從中間割裂開來,也是一條自然天成的國界線。
名字同樣有趣的嶽虎國內,白姓為王室貴族,建國元勳白霸同樣的被尊為國父,就在龍傲宣告高龍邦建立後,白霸也毫不示弱,緊隨其後的就成立了嶽虎國,年號虎洪開元。
兩國深淵之間僅靠一條由碗口粗細的鐵鏈建成的鐵索橋聯係溝通往來。而兩國始祖都曾下過王令,即使是交戰時期,都不允許斬斷或銷毀鐵索橋,保證兩國族民間的正常往來,繼承者也的確遵守著這條祖訓。
幾十年以來,兩國就這麼一直矗立對峙著,都想吞並彼此,一統高原大陸。而消滅彼此才是一統高原大陸的關鍵,重中之重。
在這幾十年中,高龍邦和嶽虎國一直勢同水火,誰也不肯臣服於誰,期間也有過幾次規模較大,慘烈悲壯的戰役,但大都是不分上下,各自元氣大傷。於是各自鳴金收兵,休養生息去了。
時光荏苒,隨著兩國始祖相繼去世之後的幾年之類,兩國的力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實力對比也日漸懸殊,呈現出龍強虎弱的局勢。究其原因,隻因各國繼承者的個人修為罷了。
高龍邦的新任王龍遊秉承父王遺誌,以統一高原大陸為己任,作為終生奮鬥目標,勵精圖治,
廣開言路,厲馬秣兵,在繁衍生息的同時,軍隊戰鬥力也是一年勝似一年,為日後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反觀嶽虎國,自第一代王白霸溘然長逝之後,繼承人白雄白二世卻像是稀泥一般扶不上牆,安於現狀,奢華萎靡,貪圖享樂,沒有絲毫的雄心壯誌,與先王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而國中賢士良將不是因上諫忤逆被誅殺,就是閑置雲遊野鶴般,還有就是通過鐵索橋潛逃到高龍邦,這在無形之中就決定了兩國截然不同的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