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考古隊(1 / 2)

眾人返村,外來戶袁奇山的食宿安排在了吳國斌家。

這些天守衛古墓,吳國斌獨力支撐,身心俱疲,終於硬抗到陳宇回村,交卸下了肩上重擔,而這位小村長也沒讓大夥兒失望,今日鐵牛崗吊打何金元,狠踩石盤村,真可謂是大快人心,吳國斌拿出兩瓶珍藏的杏花村,當浮一白!

夜色下,守著一盞昏黃的燈泡,陳宇、孔二愣、吳國斌、袁奇山四人,把酒言歡。

孔二愣不會喝酒,卻酒量驚人,五十六度的烈酒杏花村,他愣是跟喝涼水似的,倒是陳宇、吳國斌和袁奇山三人,喝得腳下飄忽,頭腦眩暈。

酒後,吳國斌煮了四碗清水麵,各自一碗。

袁奇山口重,說沒鹽味兒,自己去灶房加鹽,不一會兒卻丟了麵碗,捧著一個鹽罐子跑了出來,雙眼放光的望著吳國斌說道:“吳主任啊吳主任,你可是守著金山哭窮啊……這麼好的青瓷罐子,你竟然用來裝鹽巴?”

“很好嗎?”吳國斌有些醉暈的接過鹽罐子看了看,笑道,“咱農村人不講究,逮著啥用啥,這個罐子裝鹽巴,確實有點大,得空扔了換一個小的!”

“呸!暴殄天物!”袁奇山趕緊將鹽罐子搶了回去,像寶貝兒一樣的捧在手裏說,“你知道這隻青瓷罐子是什麼來頭嗎?你要是舍得,我給你五百塊錢,你去買一堆鹽罐子回來,這隻歸我?”

“不就是一隻破罐子嘛,能有什麼來頭?”吳國斌不以為然的問道。

“這是一隻南朝時期的青瓷罐子!”袁奇山將鹽罐子捧在手裏細細端詳道,“雖說不是出自官窯,但這隻罐子做工精細,技藝成熟,保存得也是相當完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年代,這要是擱在現在市麵上,賣個小幾萬,那是妥妥的!”

“小幾萬?”吳國斌頓時酒意全消,趕緊將鹽罐子搶了回來,“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我騙你有錢賺嗎?”袁奇山翻了翻白眼說,“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麵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製瓷工藝從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南北朝時期開始萌發白瓷,作為兩瓷的交接朝代南北朝,也就是青瓷工藝的巔峰時期,你說你這隻青瓷鹽罐子,值錢不值錢?”

“我的個乖乖!”吳國斌如獲至寶,喜上眉梢,突然又道,“袁老師您等等,您剛才說白瓷,我家好像還有幾個白色的壇壇罐罐……您給掌掌眼?”

“還有?快去拿來!”

不大功夫,吳國斌就又搬了一堆東西出來,有裝著豬油的白瓷罐、有裝著雞蛋的青花大缸,還有裝著大米、小麥、玉米等等的大陶罐,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袁奇山一一掌眼過去,邊看邊罵道:“挨千刀的敗家子啊,這些南朝的青瓷、白瓷就用來這樣糟蹋?這個少說得五萬、這個至少十萬,還有這個、這個……這些大陶罐倒不怎麼值錢,但你他媽也不至於用來裝糧食啊?”

袁奇山越罵越厲害,吳國斌卻越聽越開心,臉都笑成一朵花兒了。

陳宇雖說心中震撼,可他畢竟是陳八金的嫡傳親孫,不好在袁奇山麵前露了拙,隻能裝出一副不動聲色的樣子,指了指眼前的這些壇壇罐罐問道:“老袁,你給估估,咱吳主任的這些家當一共能值多少錢?”

袁奇山以為陳宇是在故意考驗他,不敢在關公麵前耍大刀,沒敢把話說得太滿,隻是大略道:“在寧江市區買套房,是完全沒問題的!”

吳國斌完全愣在原地,有些暈乎。

陳宇不明真偽,試探道:“老袁啊,這些小物件兒,我爺爺他老人家可沒有留下什麼門路,你要是有這方麵的路子,就幫吳主任把這些壇壇罐罐換成錢吧,也算是物盡其用,總比在這兒裝鹽裝米強!”

袁奇山毫不猶豫的一口應下:“這個沒問題,憑我袁奇山的幾分薄麵兒,價兒也不會太低!”

這姓袁的如此耿直,此話應該不假了!

陳宇平複心緒,轉而望向吳國斌問道:“大斌哥,你家的這些壇壇罐罐,都是哪來的?”

“從小就有的!”吳國斌有些發蒙的說,“不止我們家,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聽村裏的老人說,他們以前上山經常能撿到這些壇壇罐罐,瞧著挺好使,就撿回來洗幹淨裝米裝麵了,大夥兒都知道這是老物件兒,可不知道年代,更不知道這麼值錢,所以損壞的也多,用著用著就扔了,很多家裏都沒有了!”